連日高溫悶熱的天氣,除了紫外線之外,蚊子增生也是生活上一大煩惱,不論在室內或戶外,稍一不慎就會被蚊子叮咬,皮膚搔癢難止,不抓難受抓了更腫,嚴重時甚至會過敏或發燒。

坊間盛傳許多滅蚊妙招,肥皂水(鹼水盆)、維生素B1、吃大蒜以及裝橘紅色燈泡等等,但食藥署提醒,坊間的防蚊謠言若未經充分科學證據,防蚊效果可能不如預期,根據衛生署「藥物食品安全週報」介紹,民眾可依個人需求選擇「環境用藥」及「指示用藥」防蚊液,或裝設紗窗紗門直接把蚊子擋在家門外。

環境用藥防蚊液屬於環保署管理的「環境用藥」,用於帳篷、紗窗以及四周環境,產品外包裝標示註明有「環署衛製」或「環署衛輸」等字號。

另外,由衛福部管理的「指示用藥」,則是用於人體皮膚上的,外包裝會標示藥品許可證字號,購買時認明有「衛署藥製」、「衛部藥製」或「內衛成製」的標示即可安心使用,主要成分含有DEET(diethyltoluamide),可以直接使用在皮膚上,形成保護膜,藉此混淆蚊子嗅覺,作用可持續數小時,是目前最有效驅蚊效果。

蚊子喜歡陰暗潮濕環境,因此降低室內溼度,裝設紗窗紗門有效防蚊,平時進出門及時關門以防蚊子飛入家中,適時使用捕蚊燈、電蚊拍、蚊香、蚊帳等工具,使用後注意要清洗雙手,避免藥物殘留,外出時可穿著淺色服裝,攜帶防蚊液並遠離蚊蟲聚集地。

衛服部也提醒,夏季午後常有雷陣雨,大雨過後病媒蚊指數也會大幅攀升,民眾要積極清除病媒蚊孳生源,落實「巡、倒、清、刷」4步驟的好習慣,巡查住家室內外可能積水容器,倒掉積水,清除不必要容器、刷洗容器,避免蟲卵附著,注意儲水桶倒置或加蓋,避免再積水孳生病媒蚊。

環境用藥防蚊液屬於環保署管理的「環境用藥」,用於帳篷、紗窗以及四周環境,產品外包裝標示註明有「環署衛製」或「環署衛輸」等字號。   圖:丘秝榕/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