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崎大學等研究團隊,從瀕臨絕種的奄美刺鼠身上,抽取尾巴細胞製作成iPS細胞,並成功轉化成精子與卵子細胞。未來將可望活用這項科技,致力於增加面臨瀕臨滅絕危機的動物上。

根據日本放送協會NHK於13日上午報導,奄美刺鼠(學名:Tokudaia osimensis)是日本的世界自然遺產,也是已被指定為瀕臨絕種的動物。宮崎大學研究團隊從奄美刺鼠的尾巴取出細胞,首先製作成iPS細胞,再將此iPS細胞,分別一一植入不同物種實驗鼠的雄性和雌性受精卵中。

這樣一來,植入雄性實驗鼠的iPS細胞,在實驗鼠的精囊中,成功轉化成奄美刺鼠的精子;而植入雌性實驗鼠的iPS細胞,則在實驗鼠的卵巢中,成功轉化成奄美刺鼠的卵子。

研究團隊表示,此項研究技術,將可望活用於致力保存面臨滅絕危機的動物物種。

進行這項研究計畫的研究員本多新(HONDA Arata)表示,「這次的成果,對於確保生物物種多樣性上,可認為在復育瀕臨滅絕與危險物種的努力上又更進一步。在100年後,甚至是200年後,或許有望成立瀕危物種動物園。

所謂iPS細胞,亦即「誘導性多功能幹細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縮寫作iPS),是利用導入特定基因或是特定基因產物(蛋白質)等方式送入體細胞(如:皮膚細胞或是肝臟細胞)中,使該體細胞變成為具備如同胚胎幹細胞(ES細胞) 般,具有分化成各式細胞之多功能分化能力,並且可以持續增生分裂。而這項新的技術,在2006年首度由日本京都大學山中伸彌教授團隊,將老鼠之纖維細胞製作而成。山中伸彌因為這項研究與約翰·格登共同獲頒2012年諾貝爾醫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