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2018年縣市議員選舉,民進黨秘書長洪耀福4日表示,可能全面推動聯合競選。一來降低黨內競爭,也可以透過團結激發士氣,讓更多支持政黨的空氣票出來投票,全面拉抬候選人當選的機會。
民進黨選對會日前通過雙軌制,將在11個選區徵召年輕、多元候選人,不過引發該11個選區現任議員的反彈。洪耀福表示,地方會反彈主要擔心提名的名額會不會增加?但其實,這11個選區名額基本上不會增加。將採「內含」方式。例如,該選區2014年原本提名4席議員,1位當選者跑去當立委後,2018年選舉提名席次就會變成「3+1」,也就是3席初選、 1席徵召。
對於年輕、多元等概念如何具體定義,洪耀福表示,將與地方議員溝通後再寫條文。對於這11選區的提名作業時程,洪耀福表示,將在7月22日全代會通過,8月中執會處理徵召細節,9月開始接受自薦或他薦等報名,10、11、12月進行評選,並於今年12月底前完成徵召作業。
此外,地方反彈還有另個原因,洪耀福表示,他們誤會,以為這要替誰量身打造、派系分贓或排擠誰。但他相信,民進黨的公職都是很理性的,是可以溝通的。說到替誰量身打造,洪耀福說,「選對會花了這麼大力氣,就為了讓他選議員」,這個「神經病」,難道誰當選議員,對他有好處嗎?選對會不會為了一個人,就大費周章去搞一個這麼大的制度。如果要為了誰量身打造,乾脆初選時就支持他,讓他贏就好。
會採用年輕、多元方式,洪耀福表示,是為了民進黨整體形象,要讓年輕人有機會。至於會不會排除政二代,他說,這個由提名的評審團去討論。至於新住民部分,如果有好的人選,也不排除陸配。
洪耀福也透露,選對會希望2018年縣市議員選舉採取聯合競選方式。就垂直部分,縣長、鄉鎮長、議員採聯合作戰;就橫向部分的市議員,則採聯合競選方式。
洪耀福表示,過去民代選舉民進黨也曾採用聯合競選模式。例如,2014年台北市大安區就共同通過聯合競選,他們花的經費就少很多,也比較省錢、有效率。但這些通常是地方或候選人發動的,較沒有中央的戰略觀,也比較無法進行強力規範,例如限制不能出「告急文宣」等。
2018可能全面性採用聯合競選,洪耀福表示,這是根據黨的發展狀況而定。現在黨在各地公職已有一定數量;而公職個人也有其基層實力。如果能透過聯合競選,妥善應對,將支持民進黨的空氣票凝聚,以團結激發士氣,會讓更多人出來投票,大家當選的機會也會增加。不過,洪耀福也表示,至於聯合競選的強度、型態還要再研究,也許會發展出新的聯合競選模式。至於聯合競選的對象,基本上是以民進黨為主。整體而言,希望6都或其他縣市議員當選的席次可以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