錄影結束,一位電視台工作人員嚴肅的問我,「燕俐,你聽聽看我的退休計畫是不是很完美?我現在租房子,剛跟銀行借一千萬元,在新北市買了間公寓,希望租金和房價兩頭賺,十年後幫我賺到退休金;我打算再跟銀行貸八百萬元,去桃園置產,也期望二十年後房價大漲,無論兒子要創業或娶妻,都不愁沒資金。」

聽起來,就是一位「好老公」和「好爸爸」的置產規畫。但我很好奇,已經貸的一千萬元,本利攤還每月要還將近五萬元,如果再貸款八百萬,每月還要再還四萬元,錢從哪裡來?莫非,他跟辛龍一樣,都中了大樂透?

「沒有那麼好運啦,電視台工作領的就是一份死薪水,現在每月要繳房貸五萬元,確實有些壓力,可是扣掉收租一萬五千,實繳三萬五千,還在能力範圍之內,所以才想再去桃園買一間,報上寫桃園租金收益率約2%,我貸八百萬,每月還四萬,扣掉收租一萬三千,實繳只要兩萬七,兩間房實繳六萬二千,我一個人不夠付,老婆說可以幫忙,才動起了再買一間房的念頭。」

這位大哥對於自己的規劃藍圖,十分有信心,也認為再買一間房,日子確實會過得辛苦一些,但咬緊牙,十年過去了,台灣房市打底後向上,必能為他帶來一番財富。

我無法向他保證十年後的房價趨勢,只拋出了兩個問題,請他回去思考:第一,台灣電視環境越來越差,萬一哪一天,他被調單位或減薪,房貸繳不出來,該怎麼辦?他有更好的籌錢管道嗎?

第二,生命中有許多值得品味的事,為了拼擁有兩間房,不停兼差,犧牲假日和健康,也少掉和家人相處的時間,這樣做值得嗎?

當然,每個人的價值觀不一樣,有的人有房子才有安全感,有的人一生租房也能心安自在。但我認為,關鍵點還是在於所有的財務規劃,是否量力而為,一旦超出能力範圍,不僅成為「屋奴」,還有可能血本無歸,畢竟不是人人都能當好命的包租公和包租婆。

正當閒扯到一半的時候,某藝人的助理突然插嘴說,「燕俐姐,其實我要感謝妳,因為妳多年前在節目中介紹的定期定額買台股基金,讓我不僅強迫儲蓄,也因此小有獲利!我就是沒預算買房的小資族,可是透過基金,讓我踏出了理財的第一步!」

理財商品百百種,買房收租不是不好,而是資金門檻高,變現也不容易,再加上沒人有把握台灣房價何時會大漲,想要買房獲利,必須要有長期作戰的心理準備。

基金也一樣,同樣是台股基金,選對和選錯標的,績效也差很多!想要聰明理財,沒有所謂「最完美的劇本」,只有做好功課、量力而為,才能嚴控風險!

作者:盧燕俐(財經媒體人、理財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