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運隨機殺人案兇手鄭捷,在死刑定讞後18天伏法,藝人宥勝13日在臉書發文指出,鄭捷的父母事後隱藏起來是不良示範,14日傍晚此文已被分享24,200多次,引發媒體關注。對此,精神科醫師蘇偉碩表示,鄭捷走得太倉促,造成社會大眾的集體創傷,這段時間勢必會有許多痛苦與爭辯,可惜的是當事人已逝,家屬又神隱,這兩條「線索」都斷了,鄭捷的內心世界將永遠成謎。

宥勝在臉書文中提及,「從鄭捷的犯案,一直到他生命的殞落,我都依然對他父母感到憤怒與悲傷」,他認為,有許多資料顯示,鄭捷父母可能是有權力及人脈關係的重量級人士,透過關係而隱藏身分,讓孩子的罪惡不要波及到自己的身上,並呼籲為人父母者負起責任,社會也需要放下混亂和刀劍,相互擁抱。

高雄榮總台南分院身心科醫師蘇偉碩表示,雖然孩子的身體基因來自於父母遺傳,家長對子女的心理發展也扮演極重要的角色,但可以肯定的是,鄭捷的個人行為和個性,並非100%受到父母影響。可惜的是,他走得太倉促,在犯罪學的科學數據蒐證方面,來不及整合心理學家、生物學家、神經科學等專家進行研究探討。

蘇偉碩說明,美國早年有一批行為主義的學者,主張可以透過一套標準作業程序(SOP)來「管理」孩子,把自己的子女教養成受到社會認可的「好人」,但最後證明此方法行不通,反而造成一整代的悲劇。

「其實沒有人的精神是完全正常的」,蘇偉碩強調,鄭捷「就是一個人」,司法不能單憑精神科醫師斷定沒有精神異常,就認為他是正常人,因為鄭捷確實有異於常人的舉動,他的大腦構造如何、心理狀況為何、在社會學習的過程中是否曾遭受創傷?在監獄教誨的過程中有何影響?這些問題都沒有足夠的時間來評估並做成紀錄。

「鄭捷很快地走了,這件事造成社會的集體創傷,需要有一個哀悼的過程,否則將會成為永遠的傷口」,蘇偉碩建議,創傷是復原過程中的必要過程,在這段期間內,勢必會有許多痛苦與爭辯,等到情緒穩定之後,仍須透過對話來了解彼此,才能漸漸走出傷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