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電或汽車業界,日本廠商在銷售規模或技術能力等方面,都堪稱世界最高水準。

然而,這句話必須加個但書─「高水準的部分也只限於技術能力跟商品完成度」,整體而言仍稍嫌不足。以現況來說,跟其他國家廠商的差異不但不大,甚至還有被超前的趨勢,而造成這種現象原因就在於品味。

智慧型手機就是非常明顯的例子。

2008年7月,當蘋果公司的iPhone 在日本上市之後,理論上已經發展到極致的日本傳統手機逐漸式微,各個廠牌紛紛投入智慧型手機的製造。

不過,當日本最大的電信業者NTT Docomo,在2013年宣告與蘋果公司結盟之後,卻有多家廠商開始退出智慧型手機的業務。理由是「過去是因為沒有iPhone 這個選項,才有機會跟Docomo合作,如果要跟iPhone 競爭,實在毫無勝算」。

所謂「比不上iPhone」,不單指技術層面的差異,品味的問題才是癥結所在。不論是簡約的設計,或使用者介面(UI)的「舒適的律動」都是如此─在創意層面徹底敗北。

日本的製造商不是不能做出令人感到舒適的使用者介面,反而還擁有許多相關技術。

真正欠缺的,其實是「想要『徹底』滿足使用者」的品味。

多數日本企業,無論生產部門或經營團隊,「創意品味」都有待加強。

無論是食品或化妝品,絕大多數日本企業在開發新商品時,都會從市場調查開始,而這正是問題所在─讓日本企業失去競爭力的原因,就是太過依賴以市場調查為主的行銷策略。

一般的市場調查的做法,會先找一群目標對象,組成6個人左右的小組來進行調查。

「請從A、B、C中挑選出你覺得最理想的商品尺寸。」

將幾個試作品並排,讓受訪者取用、觸摸,得到的回答只是受訪者的喜好。這些人都是消費者,不是開發者,當然沒辦法將試作品與其他既有商品進行比較,並加以評論。

這樣的市場調查形式有兩個陷阱。

一是很容易選出標新立異的東西。

當調查對象置身在一個不得不做選擇的「特殊狀況」下,通常不會選擇在日常生活中自己真正會使用的東西,反倒會故意逞強,挑選怪異或搶眼的商品。

另一個陷阱是經常會抹煞了新的可能性。

事實上,幾乎沒有人會喜歡自己從未看過、從未聽過,或從未接觸過的東西。如果iPod 在上市前進行市場調查,說不定會出現類似「怎麼沒有播放跟回轉鍵」的抱怨。多數人不會想要從100跳到200的新東西,反而是看到100變成101,了不起變成110時,才會覺得「好特別、好新鮮、好想要!」

然而,這樣會阻礙新價值的產生,從100變成101實在稱不上什麼了不起的進步,如果以這種速度成長,根本追不上賈伯斯在世時的蘋果公司。

可是日本企業依然堅持「先徹底執行市場調查」的陳舊作風,彷彿是刻意努力不去創造新的東西。

團體訪談多半委託市場調查公司,製造商代表會透過雙面鏡,觀察隔壁房間狀況。我也曾經陪同參加,而且很直接地告訴廠商,「這種作業沒什麼意義吧!」結果,廠商這樣回答:

「不不不,市場調查對商品開發來說,就像一種儀式……」

難道只有我認為沒有必要嗎?

只有一種市場調查方式,我覺得不妨可以試試,就是要調查對象在一秒內選出想要哪種商品。這是完全訴諸直覺的作業,不會參雜任何理性思考;換句話說,這樣的調查條件設定,跟我們平常在店裡挑選商品、接觸商品的感覺完全相同。

比如在空無一物的房間內,放入新商品的A、B、C款包裝,讓調查對象進入房間一秒內做出選擇,每次只限一人進入,選定後立刻離開。而且不是以10個人為單位,是以100人、1000人的規模進行。如果能完成這個的調查,結果或多或少可以提供參考。

作者:水野學(設計師,曾榮獲世界三大廣告獎「The One Show」金牌獎、CLIO Awards銀牌獎等多項國際及日本國內的獎項。)

(本文摘自時報出版的《品味,從知識開始》一書)

水野學的著作《品味,從知識開始》,作者以自身的經歷,提供了如何培養「品味」來增加工作中的價值感。    圖:時報出版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