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兩則業內新聞,感觸很深。其一,股市作手古董張炒股海削6億,遭判刑8年,欲偷渡不成反被逮;其二,前投信副總經理謝青良坑政府基金,自己獲利867萬元,政府基金卻虧損7821萬元,7日發監雲林。 

看在大家眼裡,真覺得「正義稍微獲得伸張」,但金融業素質良莠不齊,外界誘惑超多,是否還有更多的「古董張們」在坑殺散戶,如果散戶不舉發,法律也很難有所制裁。 

我見過古董張多次,當時他和上櫃公司唐鋒一起炒作股價時,我也曾去拜訪唐鋒,只見經營團隊不停吹噓獲利即將三級跳,卻談不出實質的經營策略,就大略明白這是一家炒股企業。儘管之後撰寫文章質疑,但不少散戶還是寧可相信第四台老師的話,閉著眼買唐鋒,就對了! 

直到唐鋒股價崩跌,甚至繳不出財報,很多人才驚覺,原來這是一場騙局!令我感慨的是,如果當時幾家媒體不隨之起舞,不跟隨公司派浮誇的數字進行報導,而是多方查證、多方質疑,也許受害者不會那麼多;我更難過的是,台灣投資人真的太貪心,向來營運績效不彰的企業,突然間有180度的大轉變,顯然內有隱情,偏偏投資人不願多做功課,單純以週刊和電視胡謅的故事,就大力買進。

換言之,就是我常說的,「有些人太好騙,不騙你,要騙誰?」賠錢要全怪古董張嗎?他雖然很壞,但也不盡然,投資人自己還是要負部分責任!若不是太貪心,怎會沖昏頭? 

再說說謝青良,也是貪心的傢伙,年薪少的時候,也有3、400萬元,多的時候高達8、900萬元,已堪稱「人生勝利組」,依舊嫌錢不夠多,利用政府基金作為炒作盈正的銀彈,真是罪不可赦。 

然而,話說投信界配合主力炒股並非第一遭,基金經理人為了績效和市場派結合,並再以親友戶頭私自買進,等基金要賣出前再先前獲利了結,等於是基金績效和股價價差都賺。多年前,所認識的一位美女基金經理人,之後被查出竟幹此事,當下被裁員。

讓我訝異的是,這位美女經理人有著大好前途,家世背景不錯,老公經濟狀況也很好,為何要鋌而走險?想來想去,答案只有一個,就是跟謝青良一樣,對錢著了魔,始終覺得錢當然是越多越好,也自以為天衣無縫,沒想到後來還是被舉發。 

錢真的是越多越好嗎?這不在本文的討論範圍內,只能說就我觀察,投信圈確實是乾淨不少,歷經嚴格規範,多數經理人已將專業和道德擺第一,至於投顧業,還是老話一句,參差不齊!

作者:盧燕俐(財經媒體人、理財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