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中常會終於做出決議,要在11個選區支持非民進黨候選人,「進步大聯盟」儼然成形。除了原本已支持的黃國昌、洪慈庸、林昶佐等人,台北市6個未提名選區也確定支持潘建志、黃珊珊、林昶佐、范雲、楊實秋、李慶元,號稱「首都改革陣線」。然而,不管是聯盟還是陣線,民進黨支持的對象橫跨4黨5色,但支持的標準何在?民進黨至今仍未給個交代。

首先,標準顯然無關「進步」。時代力量與綠社盟姑且不論,黃珊珊、李慶元、楊實秋等人過去的作為與發言,未必能和進步價值沾得上邊。即使以「過去不等於未來」或「因為結盟所以進步」為其辯護,但這樣的理由,說服得了選對會自己,卻未必說服得了選民。

其次,標準似乎也無關「勝選」。如果支持的理由是這些人勝算比較高,那民進黨應該率先公布相關民調,向社會大眾展現這是多麼有企圖心的布局。很遺憾,名單內大多數候選人的民調數字,大多仍然是未公開的謎。

說穿了,這份名單就是充斥著各種交易。李慶元與黃珊珊的出線,是為了換取首都市長柯P的支持。潘建志的峰迴路轉,則透露著黨內派系的各種角力。洪慈庸、黃國昌、范雲作為公民社會的象徵,從一開始就獲得了禮讓到底的免死金牌。林昶佐能夠拿到立委選舉的入場券,難道不是因為時代力量與民進黨的合作關係嗎?

既然是各種交易的產物,也難怪這份名單毫無共同點,根本沒有標準可言。回過頭來,我們也可以發現:民進黨在這次選舉創造了一個怪物,它的名字就叫做「選對會」。選對會的可怕之處,不在於進步價值與勝選盤算的混搭,也不在於剪不斷理還亂的權謀計算,而在於:無論選對會做了什麼匪夷所思的決定,它從來沒有向選民(尤其是民進黨支持者)說明決定的理由。

為什麼理由這麼重要?台北市固然是民進黨的艱困選區,但正因為艱困,才應該持續投入。畢竟這次選舉選的不只是區域立委,還有不分區與總統。政黨的群眾基礎要能夠擴大,不外乎就是前仆後繼、鍥而不捨而已。這麼簡單的道理,難道民進黨不懂嗎?

總而言之,缺乏理由的退讓,要不有什麼暗盤黑箱的陰謀,要不就是主事者政治判斷有問題。不管是前者還是後者,都令人堪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