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的孩子剛從大學畢業半年,現在甜點店打工,希望有一天能自創品牌,成為下一個吳寶春。當他拿著熱騰騰的餅乾請我試吃時,我有些感動,真材食料,加上少油少糖,口感濃郁酥脆,是坊間少見的市場定位。

看著他睡眼惺忪,我提醒他工作不要太操勞,應懂得放鬆,在「鬆」的生活中反能保有創意來源。沒想到,他竟老實招了,「阿姨,是因為我薪水低,想買一支iphone 6s plus,發現錢不太夠,只好早上多兼一份差,這樣一個月就多可以賺幾千元!」

兼什麼差啊?「回到我的老本行,在麥當勞打工,雖然一小時只有120元,但一切駕輕就熟!」突然間,我難過了起來,直接澆了他一盆冷水,「你這個年紀,正是學習的好時後,應深耕技術,而不是單純的賺勞力財,否則,就失去了兼差的意義。」

我不想當囉唆的大人,點到為止,但相信以孩子的聰明,一定聽得懂。我並不是反對大學畢業後還去速食店兼差,而是要他好好思考:如果兼差目的是希望未來在速食店一展長才,一路升到主管職,或者希望日後創業也朝餐飲速食發展,不然,實在沒有必要把寶貴青春浪費在一份已十分熟稔的工作上。

相反的,如果他的兼差和烘焙業有關聯,即使收入更少,我還是會鼓勵他去,因為專業的累積需一步一腳印,絕對無法用單純的時薪來衡量!而且,只要願意努力,現在賺的少,並不表示以後永遠也賺這麼少!

其實,眼前這個孩子遇到的問題,反應出時下年輕人的痛苦和掙扎。因為低薪,大學一畢業只有24000元,還得還學貸、繳房租,再扣除日常開銷,想多存一點錢都很困難,更遑論投資自己,學習技術、參加社團。

偏偏大環境的殘酷現實是,一旦終止學習,年輕時也許還有勞力財可以賺,等踏入中年後,才漸漸發現,體力大不如前、學習力也倒退,想再繼續賺勞力財,機會一天比一天少,收入自然也直線下降。

因此,我給年輕人的建議是,不要一天到晚只想賺勞力財,眼光放遠一點,當下先犧牲一些享樂(或是總有其他替代方案的享樂),設法深耕技術,致力拓展「腦力財」或「資本財」,前者有專門技術,後者有理財能力,都有不低的進入門檻,如此一來,隨著歲月流逝、新人輩出,在職場和人生中,才不會輕易被淘汰。

(圖:中央社資料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