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大選不久將進入倒數一百天,但選戰迄今兩大政黨的懸殊差距,有人戲稱像是美國職籃NBA的「垃圾時間」,不願見到歹戲拖棚。但選舉不到票開出來是沒有絕對穩贏的,領先的一方也不會真的相信就可以躺著選。更重要的是,放在美中台三角關係的天平上,這場結果大致已定的選戰只是「正規賽」,之後還有「季後賽」,而且對手和裁判都會換人。

就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即將抵達美國華府進行國是訪問,並與美國總統歐巴馬進行「歐習會」前夕,台灣問題開始在美中諸多分歧的議題裡浮上檯面,與台灣有點冷清的選戰相互牽引。

多數觀察家認為,此時此刻美中關係處於近年來最緊張的臨界點,包括網路間諜、南海爭端、人權和貿易等都是引爆點。但由於歐巴馬任期將盡,習近平也要利用訪美轉移國內焦點,雙方會在禮尚往來的外交儀式中,用各說各話來擱置上述重大歧見,以尋求在氣候變遷和雙邊投資等較無爭議性議題的共識,彰顯美中關係並未偏離正軌。

多數觀點也都預測,習近平一定會向歐巴馬表達對民進黨贏得明年台灣總統選舉可能影響兩岸關係的擔憂。華府智庫布魯金斯研究院東亞中心主任卜睿哲(Richard Bush)日前即撰文表達此一立場。卜睿哲也建議,歐巴馬應該鼓勵習近平,如果蔡英文當選後,沒有在言詞上挑戰北京利益,中國應給蔡肯定。而中國也應利用蔡當選到就職期間的4個月創造雙方的共通點,減少誤解並探討如何管理歧見。而且是透過私下,權威的討論。

不久前才在北京斡旋安排習近平到訪的美國國家安全顧問萊斯(Susan Rice)22日也公開表示,美中在台灣議題上將坦誠交換意見,美國長久以來的立場未變,美國仍奉行立基於三公報和「台灣關係法」之上的「一個中國政策」。美國的根本利益在於一個和平與穩定的兩岸關係,美國反對任何一方片面改變現狀。

傳聞曾經在6月蔡英文訪問美國國安會時與她短暫會晤的萊斯代表歐巴馬政府發言,等同先替外界揣測「歐習會」會否提及台灣定了調。卜睿哲雖然不具官方身分,但他曾擔任「美國在台協會」(AIT)理事主席,也曾於2000年和2008年台灣僅有的2次政權輪替過程中,分別代表柯林頓政府和歐巴馬陣營來向陳水扁、馬英九兩位總統當選人傳話,他對歐巴馬政府的政策建議具有一定程度的分量。

再加上萊斯也出身布魯金斯研究院,與卜睿哲是前同僚,兩人在「歐習會」前的敏感時刻針對台灣議題發言,凸顯兩層嚴肅意義。一是歐巴馬政府對於台灣選舉結果已了然於胸,加上蔡英文已經向華府做出若干「維持現狀」的保證,縱使習近平向歐巴馬要求對蔡英文施壓,美方的態度已定,就是重申既有對台政策。

更重要的是,華府已經將焦點鎖定在1月16日台灣選舉後的兩岸情勢可能發展,展開「預防式外交」(preventive diplomacy)。卜睿哲強調「台灣問題重回美中關係」當然是著眼於美國國家利益,不希望台海情勢生變,但也是認知到台灣內部政治與選情現實。因而在華府對蔡英文的保證給予信任之後,如何說服北京對民進黨重新執政能夠理性務實面對、自制不過度反應,成為選後華府「管理」(manage)兩岸關係的關鍵因素。卜睿哲甚至建議習近平不要只是對蔡英文「觀其言」,更要「觀其行」(Watch the walk, not the talk)。意思是不要片面執著於過去蔡英文在李登輝與陳水扁政府裡的角色,而是要更有耐心來面對她最新展現的言行一致。

台灣議題重回美中關係的政治雷達是好還是壞?如果蔡英文當選的民意授權(mandate)夠強,甚至民進黨在立法院席次也能過半,強化再次執政的正當性(legitimacy),同時與美國等主要國家維持坦誠的溝通與可信度,民進黨的確有機會重建過去執政時與華府信任度的損壞。亞太情勢與美中關係的轉變,加上台灣社會這幾年來對兩岸走得太近的疑慮擔憂趨深,都可以作為未來民進黨新政府維持一個較為「平衡的兩岸關係」支撐力量。

選後的球已經在對岸那一邊,新的對手更加強勢、難以預測,裁判也換成了美國,4個多月的政權交接期仍充滿變數。由此觀之,「正規賽」的「垃圾時間」也可以是「季後賽」開始整軍經武的重要階段。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美聯社)

作者:劉世忠(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