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蔡英文1日公布她的長期照顧政策。根據智庫社福小組召集人林萬億的估計,初期約需3百億元經費,長期而言,規模應該不會超過6、7百億元。整體而言,需要接受照顧的老人約佔人口2%左右,其中1/3最終可能需要機構照顧。

照這個數字來看,這會是一個怎麼樣的長照服務?其實很好推估的。以目前全國16兆的國民所得,6百億元約佔總所得的0.37%。也就是0.37%的經費要去照顧2%的總人口,數字看起來很緊迫。

若以現在台灣2,300萬人來計算,有46萬需要照顧的老人人口,其中1/3需要機構照顧;以現在每人每月最低約需2萬5千元費用計算,等於1年就要花掉460億元費用(15萬3千人x2.5萬元X12個月)。換句話說,剩下的30多萬非機構照顧的失能老人,1年只能分到140億元費用,每個人每個月僅能分到3千9百元左右。

這種化約到每個人每個月能獲得的數字,比較能讓人感受到政策的真實面向。以目前的規定,輕度失能者每個月最高能申請25小時居家服務計算,每個月4千元不到的費用,光是補這個洞就補不起來了。

換句話說,要嘛不是砍機構照顧的費用,就是去砍居家服務、社區服務的費用,不然,6百億元的長照預算是很難滿足這2%的失能老人。除非還有另外一個可能,就是蔡英文沒有告訴大家的,這個長照體系的經費負擔可能還得照政府負擔6成、人民負擔4成的類似比例,才有可能運作得起來。

說實在的,蔡英文這次提出的長照政策跟4年前差異不大。幸好多了國民黨的長照保險可以對照。就經費而言,國民黨版的長照保險附帶在健保體系多收1%的概念,跟民進黨想從資本利得直接課稅,比較起來,還是民進黨版比較能符合財富重分配的概念。

至於服務端部分,國民黨版的長照保險太過於重視現金給付,搞到最後,政府的功能幾乎完全不存在。如果是這樣,那還不如直接擴大年金規模,將長照需求列入年金給付裡,無須另外建構另一套人馬管理長照保險給付。

但要是照蔡英文或林萬億的規劃,「政府財源應優先用於擴大非營利組織所提供的長期照顧服務,而不用於補助營利單位擴大服務設施」,也令人不免質疑,這樣過度重視「公部門」、質疑「私部門」的心態,搞到最後,不會只是把現在尾大不掉、績效不彰的公務體系養得更大嗎?

雖然這份長照政策裡,花了不少篇幅敘述官僚的理性,例如利用更精確的評估工具、建構照顧管理資料系統等,或是想透過非營利機構柔化人民對於公營機構的疑慮,但無可諱言的,整整7頁的政策裡,大多是從官僚規劃角色去論述,對於終端使用者,也就是人民的選擇權,幾乎都沒有談到。

一個1年多達6百億經濟規模運作的長照制度,如果少了人民的選擇權加以約制,即便引進非營利機構,但隨著它組織的肥大、官僚體系的惰性與本位主義,很難避免它自我繁殖、蛻變成另一個龐大的社福官僚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