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監督國會聯盟29日舉辦座談會,邀請原住民各界代表一同討論2016立委選舉,檢視目前原住民立委的現況與困難。公督盟常務理事陳建甫表示,6席原住民族立委有世襲現象,且在法案推動上也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原住民政策協會執行長陳旻園則表示,「原住民被迫接受現行選舉制度」,他也說,「這是維持台灣民主的機制,但對原住民來說,並不是。」

陳建甫表示,目前6席原住民族立委有世襲現象,且在法案推動上也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問政表現也有待加強,原住民意見長期被忽視;也有立委表示,選區太龐大,關心議題範圍大,而原住民席次太少,導致無法在委員會長期培養專業。

原住民政策協會執行長陳旻園表示,「原住民被迫接受現行的選舉制度」,選制對於傳統社群結構產生衝擊,雖然對於台灣民主是機制,但是,對於原住民來說,並不是。他也質疑,原住民所投下的選票是否能為他們帶來正向影響?

陳旻園指出,原住民立委是因為身份保障而成為立委,應該為原住民負責,「問問部落的人民要什麼?」而非服從黨意。他也指出,現行民意代表組織與原住民家族長老、頭目之間的關係很模糊,許多部落村里長架空部落頭目,影響部落。

他提到,選制以平地與山地區分原住民,分化族群,「這樣很奇怪」,他指出,1999年民進黨所提出的《原住民族與台灣政府新的夥伴關係條約》中提到,原住民立委選舉回歸族群代表制,他認為可以朝這方向進行。

台師大地理系教授汪明輝表示,自己是原住民族中較少數的鄒族,常覺得自己沒有被代表。他呼籲,應依照《原住民族基本法》中的民族自治精神,回歸民族代表制,他也呼籲,立委問政要先維護自己的族群,再來維護整體原住民權益。汪明輝也認為,原住民需要制定自己的課綱,對於這次課綱議題中,原住民權益沒有被凸顯,對此他表示,「很可惜。」

曾經參選過的小米穗原住民基金會執行長高路・以用・巴魕剌則明確指出原住民立委的問題,「依附黨意之外,還被財團控制」,甚至有某原民立委說,「我有3個媽媽,一個是原住民,一個是中華民國,一個是中國。」她也指出,現在的平原山地選制區分太僵化,且參政需要倚靠財團、政黨,導致利益大於民意,無法真正代表原住民聲音。

高路・以用・巴魕剌也說,多數原住民族從事技術勞工與服務業,當初立院討論服貿議題時,原民立委服從黨意而不顧原住民利益,對此,她表示,「這讓原住民很心酸。」

針對選制與目前原民席次改革,她建議,應在不分區中加入原住民立委席次,或是增加目前原住民席次。

原住民立委參選人馬躍・比吼則說,10年前憲法裡設有原住民專章,希望在各個法案中設立原住民專章,正視原住民的特殊性,「希望未來讓原住民做自己的主人」,有自己的節日,教育制度上要有族語,兵役上,能讓原住民回部落服務,學習文化,守護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