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核電安全有虞、火力發電惡化溫室效應等影響下,被多數人認定為潔淨能源的太陽能,成了發電的替代選項之一。但太陽能電池上用以收集與輸出電力的材質含鉛,若未妥善回收處理,將造成汙染。為了追求百分之百的綠能科技,成大能源研究團隊16日宣布,他們以鋅取代鉛,改善太陽能電池造成的汙染,同時還提高發電效率,該研究成果並已獲得國內太陽能大廠的肯定。

成大能源研究團隊指出,太陽能電池產生的電力,需要透過「光伏導帶」傳收與輸出電力。由於鉛材質的特性,使其能穩定地和太陽能板貼合,因此,目前多以錫鉛來製作光伏導帶,然而,含鉛的產品若未妥善回收處理,將對人體的神經系統造成危害,同時也會汙染環境,成大能源研究團隊決定尋找替代鉛的材質,讓太陽能板變得更環保。

團隊成員成大材料系教授洪飛義表示,用鋅來取代鉛,能夠改善鉛汙染的問題。然而,鋅的缺點是容易氧化,氧化後不易與太陽能板貼合,因此他們利用添加微量元素的方式,克服此一問題,不僅環保還能降低成本,甚至於提升導電率。

洪飛義指出,這項「錫鋅光伏導帶」技術,擁有全世界最低的內電阻損失率,讓光電轉換率提升2至5%,並已獲得台灣專利,目前正在商談技轉,以提供國內太陽能大廠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