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英國將進行2010年以來首次的國會大選。從上個世紀延續到這個世紀的前10年,英國政治一直是保守黨與工黨2大政黨的競爭遊戲,「兩黨政治」也始終是政治學教科書上有關英國政治制度的描述。但「兩黨政治」的式微早在上次大選已現端倪,保守黨和工黨皆未能獲得國會650席半數,最後保守黨的卡麥隆結合自由民主黨共組聯合政府,矢言帶領英國走出09年的全球金融風暴陰影。

5年過後,英國經濟逐漸復甦,去年成長率增加了2.6%,失業率下降,新增就業人口160萬。對比歐洲其他國家的慘狀,卡麥隆和保守黨理當高枕無憂、勝劵在握。因此面對他黨的挑戰,卡麥隆訴諸安定牌,警告選民若保守黨下台,經濟將走回頭路,國家會更形分裂,他甚至表態不會3度參選首相一職。向來被視為溫文儒雅、菁英階級的卡麥隆幾天前造勢時,一反常態,脫下西裝,高分貝為政權保衛戰激情演出爭取支持。

而被視為「政治怪咖」的工黨黨魁米勒班持續抨擊卡麥隆的經濟政策只嘉惠有錢人,造成貧富差距擴大,工資停滯不前,保守黨政府的樽節開支政策削減中產階級收入,米勒班主張應該課徵富人稅,強化醫療健保制度,更反對卡麥隆要在2017年舉行是否脫離歐盟的公投。

當2大黨以傳統選戰思維捉對廝殺之際,弔詭的是,選前最新民調,保守黨與工黨選情膠著,難分軒至,這場選戰將成為英國有史以來最難預測結果的選舉。唯一可以確定的是,保守黨或工黨皆無法獲得足夠過半數席次,而上次聯合政府員之一的自民黨勢力衰退,已被其他小黨趕上。繼2010大選後,今年英國將再次出現「僵局國會」(Hung Parliament),讓英國選後政情充滿不確定性。

2大政黨為求在最後關頭勝出,皆對選後可能結盟的新興小黨投以關愛眼神,卻也無法不與主要小黨進行政策妥協或政治交換。例如,力阻移民政策、主張「白化」的極端右派政「黨英國獨立黨」(UKIP)吸收不滿保守黨的極端保守勢力支持,儼然成了卡麥隆拉攏的對象。90年代成立的「英國獨立黨」原本默默無名,還一度被卡麥隆嘲諷只是「一群種族主義的瘋子」。但為了勝選,卡麥隆向「英國獨立黨」的支持者發出溫情召喚,希望他們重回保守黨的懷抱,更下重本投其所好,宣示2017年舉行公投決定英國是否要脫離歐盟。結果被英國獨立黨黨魁法拉吉消遣一番,質疑卡麥隆的誠信。卡麥隆此一宣布也為歐洲與國際政局投下重大變數。

工黨的情況也好不到哪裡去。去年發動蘇格蘭獨立公投失敗後卻快速竄起的「蘇格蘭國家黨」(SNP)已經超越自民黨成為第3大黨,預估可囊括50席,成為選後舉足輕重的第三勢力。「蘇格蘭國家黨」已表態支持工黨要將卡麥隆拉下台,但米勒班不願被其「挾持」,只表態選後願意協商。但現實是,去年蘇格蘭獨立公投時,和「蘇格蘭國家黨」對抗的就是不主張獨立的蘇格蘭工黨,加上獨立公投失敗後,卡麥隆對蘇格蘭的承諾跳票,讓蘇格蘭人對2大政黨反感,導致工黨席次也受到影響。結果現在影響米勒班能否成為下任英國首相的關鍵,居然決定於主張要與英國分開的「蘇格蘭國家黨」身上。

這場選舉結果,無論是卡麥隆繼續穩坐首相職位,或者米勒班能夠順利入主唐寧街10號首相官邸,外界關心是選後英國政局的穩定,以及新的聯合政府會否在歐盟政策、移民政策、經濟政策,甚至選民甚少關注的外交政策上出現重大變化。而2大政黨的式微、甚至終結以及第三勢力興起對政策的衝擊,對英國政治的深遠影響才剛要開始。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路透社)

作者:劉世忠(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