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所使用的語言究竟從何而來?相信很多人都思考過這個問題。特別是在學過外語之後,人們就能客觀地審視自己的語言,從而去想很多事情:「為什麼日語裡總是不明確主語?」「為什麼日語的敬語這麼複雜?」

最近,我讀了一本有關日語的著作——學習院大學語言學教授大野晉的著作《日語的起源新版》(岩波書店)。這並不是一本新上市的書,它在1994年就已經出版,並且在語言愛好者之間廣為流傳。

大野在書中主張:日語源於塔米爾語Tamil。塔米爾是南印度的一個地區。作者指出,日語中的「足」、「行」、「碰撞」、「切」等許多詞語的發音和意思都與塔米爾語相同。

若是普通研究者,這種學說肯定會被眾人一笑置之。但大野是日語學會的泰斗,是一名能夠代表日本的語言學家,因此他的說法引起了很大爭議。然而,大野的學說終究未能顛覆學會的常識。雖然,這兩種語言在詞語方面有諸多相似之處,但語法上存在很大差異,同出一門的說法無法令人信服。

但除了塔米爾語以外,認為日語起源於遙遠地方的觀點還有很多。例如,有人認為日語起源於拉丁語。一個名叫與謝野達的人認為:「在日語中,與拉丁語存在語源關係的單詞有900個。」他還出版了一本厚達620頁的著作,試圖證明這一觀點。

甚至,在明治時期還曾出現過希臘羅馬起源說。哲學家木村鷹太郎是日本首位將《柏拉圖全集》全部譯完的人物。在翻譯過程中,他發現古希臘的語言、習俗、神話與日本存在許多共通之處。於是他開始認為,日本民俗才是希臘、羅馬文明的直接繼承者。基於這種思想,他主張日語是希臘語和羅馬語的一種產物。這種西洋起源說是一種將日本民族文化的源頭歸結於西方的觀點,從當時的議論中,能夠感受到人們試圖以對等的觀點出發,將日本的歷史與西歐列強相提並論。

雖然出現了塔米爾起源說、拉丁語起源說、希臘羅馬起源說等各種觀點,但沒有一種具有決定性的說服力。那麼,日語到底是從何而來的呢?

從語言學上來看,日語雖然勉強和琉球語有雷同之處,但基本上可以看作是一個「孤兒」。它和朝鮮語、漢語、東南亞各國語言、蒙古、中亞各國語言並無關聯性。通過漢字的形式,日語從漢語中借來了許多詞語,但是,這可以說是一種後天的影響,兩者在語法上並不存在相似性,具有明顯的區別。話雖如此,就像西班牙的巴斯克地區一樣,在語言上被周邊地區所孤立的地方還有很多。日本是一個島國,而且無論是從亞洲還是南洋的範圍來看,它都位處在最邊緣的位置。這也許就是大和民族與其他民族在語言上沒有發生融合的重要原因之一。

語言是人類自身特徵的一個部分,每個人都想知道自己究竟是誰,渴望知道自己所使用的語言的起源。雖然日語可能是一種被孤立的語言,但希望日本這個國家不要走向孤立,永遠做一個開放的國家。

作者:野島剛(日本資深媒體人,前朝日新聞駐台特派員)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路透社資料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