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位觀眾在大型演講會場,問了我兩個問題,讓我背脊發涼。其一,「某位專家說ETF(指數股票型基金)是零風險的投資商品,妳認同嗎?」其二,「哪種投資工具波動度最低,又能讓財富倍增?」

我耐著性子解釋,「世界上沒有任何投資商品零風險,即使把錢放銀行定存,也可能面臨銀行倒閉的風險。」我猜想,觀眾誤解了專家的原意,這位專家出身股市,他想表達的應該是,「和股市與其他衍生性金融商品如期貨、選擇權等相較下,ETF的風險性較低」,但經由觀眾的自行解讀,變成「零風險」三個字。

對於第二個問題,我更直白的說,「利潤伴隨著風險,高報酬背後意味著高風險,如果我說得出來某特定投資工具波動度低,又能年年獲利一倍以上,那真的是騙你的!」看到她失望的表情,我終於明白,何以許多老鼠會、吸金公司騙錢手法百年不變,卻始終能釣到金主上門。

讓我再度釐清。ETF連結的是指數,成份股有一籃子股票,非單一個股,因此具有相當分散風險的功能,台灣現已發行多元的ETF,舉例來說,買進「台灣50ETF」,就是買進台灣前50大公司;買進「高股息ETF」,就是買進未來一年現金股息殖利率最高的30家公司;買進「中型100ETF」,就是投資市值第51名到第150名的公司。各有各的特色,以此類推。

其中,台灣50ETF發行最久,至今已長達12年,如果是定期定額投資,三年績效有26%,五年也有32%,但若單筆進出時點無法精準拿捏,半年投報率才3%多,可能很多上班族又不滿意。

高股息ETF也類似,定期定額三年和五年績效,分別是13%和18%,雖勝過銀行定存,但和很多績優股票型基金相較,似乎又不夠突出,若採單筆半年前進場,至今也才賺0.3%。

所以,ETF雖免除選股煩惱,交易成本又比股票低,但到底該選哪幾檔ETF,而多數ETF又不接受定期定額方式投資,民眾操作時更該深思行情未來走勢,才有機會獲得滿意的報酬。

至於「波動度低,能讓財富倍增的商品」,10年前,我可能會選擇房地產,但畢竟房價最甜美的一段已過,加上台灣人口老化速度全球第一,低薪趨勢又不變,低利率環境雖有利房價支撐,只是想再出現爆炸式大漲,實屬天方夜譚。建議有心理財的上班族,還是腳踏實地些,在嚴控風險中尋找合理的報酬,才不會有太大的失落感。

作者:盧燕俐(財經媒體人、理財專家)

(圖:中央社資料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