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央行在周四晚間宣布推出大規模的貨幣量化寬鬆政策〈QE〉,這項政策最簡單的註解即是,歐元在創下11年來新低點之後,還要繼續貶值。

這場各國貨幣競相貶值大戰,源自於美國率先施行的量化寬鬆政策〈QE〉,英國與日本隨後跟進,以提振經濟的活力。截至目前為止,量化寬鬆政策在美國與英國都產生相對較佳的效果。在日本,由於實施的時間還不夠長,迄今只在股市與匯市展現令人刮目相看的成效,但對實質經濟的影響似乎受到日本政府同時調高營業稅的抑制,而遲遲未能窺見明顯的端倪。

在歐洲央行出手之前,為維持匯價一路買進歐元的瑞士央行被迫先行宣布取消瑞士法朗兌換歐元的匯價上限,丹麥央行則將原來已經是負值的基準利率再往下調,以免貨幣對歐元大幅升值。

在歐洲央行決心加入戰局之後,貨幣戰爭的影響範圍將遍及世界每一個角落。就連擁有嚴格資本管制優勢的中國也難以不受影響,歐洲是中國最主要出口地區之一,歐元快速貶值將讓已經受到全球不景氣衝擊的中國出口商面臨更嚴峻的匯價損失風險,甚至逐漸喪失市場佔有率。

近3個月來,中國央行持續向銀行系統提供更多的周轉金,據傳中國央行也減少外匯儲備中的歐元比重,以免損失擴大。

在各主要工業國家貨幣競相貶值的時刻,美元卻呈現一枝獨秀的怪誕狀態,國際油價的暴跌也助長了全球經濟失衡的狀態,一些貨幣緊釘美元的國家如中國與加拿大,原本就因幣值相對美元以外其他貨幣堅挺而導致出口廠商匯兌損失,在歐洲央行決心實施QE後,如今面臨更艱難的抉擇。

歐洲央行的負利率政策顯然至少要維持1年半的時間,資金已經開始自歐洲撤出並轉向貨幣暫時似乎不太可能大幅貶值的國家,除了美國之外,還有亞洲國家中的台灣、韓國甚至中國。這些國家的利率比歐洲高,多數上市公司的獲利也呈現穩定成長,讓避險的投資人蜂擁而入,新台幣連續2天的開盤都勁升逾2角、股市近3日外資買超約500億元,就是顯著的例證。問題是這些國家的央行可以忍受貨幣相對歐元、日圓升值的態勢多長的時間。

歐洲央行的最新政策將逐漸把其他國家央行逼到了牆角,瑞士、丹麥央行的對策只是開端,面對全球需求減緩、經濟成長動能不足的窘境,在歐元遽貶之後,各大央行將被迫走向讓本國貨幣相對貶值的道路上。

這是一場嶄新的貨幣戰爭,當日元、歐元、油價都在短期間內暴跌3至5成之際,是通貨緊縮狀態下的貶值戰爭,沒有國家的貨幣政策、經濟型態可以持續「維持現狀」。

你的鈔票愈來愈不值錢,在歐洲,存在銀行的存款非但沒有利息還必須付出保管費,面對詭異的變局,無論是廠商或個人,分散你的投資與資產持有的型態,已經是迫在眉睫的必要抉擇。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