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彭博資訊統計顯示,美元指數自2013年底的80.035升至2014年底的89.984,一年間上漲12.43%。

美元強近的走勢導致近1年來亞洲貨幣兌美元全面走貶,其中人民幣貶2.37%,韓元貶3.77%,新加坡幣貶4.50%,新台幣貶5.84%,馬來西亞幣貶值6.34%,日圓貶值11.99%,泰銖貶值0.61%,印尼盾貶值1.87%,印度盧比貶值2.29%,。

市場分析師指出,展望2015年,由於歐洲央行與日本央行仍將延續擴大寬鬆政策,全球流動性無虞,加上美國率先升息的跡象明顯,亞洲匯市短線兌美元走勢的展望依然疲軟。

許多以出口為導向的經濟體普遍歡迎美元強勢的市場趨勢,認為有助於該國企業獲利的改善。

然而,另一個潛在的風險卻正在醞釀中,2008年以來,新興市場政府和企業的美元計價債務不斷增加。國際清算銀行(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數據顯示,在所有發行給美國以外非銀行企業的美元債務中,發展中國家佔到近一半,幾乎是歐元區借款者美元債務規模的三倍。

國際清算銀行研究部負責人申鉉松(Hyun Song Shin)指出,歷史上美元借貸熱潮來襲期間,曾經造成兩次金融危機,他們分別是上世紀80年代的拉丁美洲危機和90年代的亞洲金融風暴。如今很多國家和公司都吸取了之前的教訓,建立了危機來臨時的緩衝機制,例如在資產組合裡納入本國貨幣貸款。但08年之後跡近零利率的美元資金,讓許多新興市場國家的跨國企業為節省資金成本而轉向美元融資,這股美元借貸潮可能給未來數年一系列的泡沫破裂打下了基礎。

日前申鉉松在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 Institution)的一個論壇上表示,目前的一大問題是,現階段是否處於美元大漲的階段?這將會帶來何種影響?特別是考慮到新興市場美元計價債券的規模數量。

在美元飆升背景下,新興市場美元債務迅速增加可能會讓全球很多公司發生嚴重的財務風險。這其中,主要的借款人是中國和巴西的跨國企業。

據國際清算銀行的數據顯示,自2008年以來發行的1.3兆美元的債券中,中國和巴西的企業的發債佔了很大一部分。

能源企業是其中最大的一類借款人。巴西國家石油公司(Petroleo Brasileiro)自2008年以來累計發行美元債券400億美元。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China National Offshore Oil Corp.)過去四年累計發行美元債券近140億美元。還好他們都是國營事業,但對眾多借貸美元的私人企業而言,美元對本國貨幣一再升值所造成借貸成本的增長令他們的利潤銳減,甚至可能因而造成無法償債的潛在危機。

因此,展望2015年,無論是投資股票、債券或債券市場基金的投資人,最好儘速逃離持有石油公司債券或擁有高額美元債務的投資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