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新聞獎基金會今(3)日舉辦第13屆卓新獎頒獎典禮,太陽花學運、北捷殺人事件、多元成家等議題都獲獎項。不過,平面類調查報導獎今年卻從缺,評審兼頒獎人卓亞雄表示,入圍作品不少是隱匿記者身分,以化名、偷拍方式,這樣的呈現缺少查證過程;記者應思考是否要為了呈現片面事情,而違背新聞倫理。

今年報名第13屆卓越新聞獎平面、電視、廣播3大類參賽作品件數為414件,最終13件作品得獎,其中,以聯合報系獲得平面即時新聞獎、新聞攝影獎(單張)、電視類專題新聞獎3獎項為最大贏家。

今年更首度頒發「新聞志業特殊貢獻獎」,表揚對新聞事業具有特殊貢獻或開創性影響的新聞從業人員,得獎人為上下游新聞市集創辦人馮小非。馮小非致辭時表示,這是對所有獨立新聞界工作者的肯定。她認為,新聞最棒的地方「就是有人付錢給你去問問題。」透過發問,她向世界問很多問題,也將不同意見整合。

她相信,記者應透過更好的發問,讓真實在文章中顯現。而不同媒體也要越過自己的立場、越過報社、長官的期待,以避免各說各話的狀態。當今社會只有對立、不能對話,新聞業者也有責任。

談到現下新聞產業,馮小非用米粉來比喻,現在大多數加工過的米粉其實不含米,因為業者發現這樣反而口感更好、也更便宜,但是吃下肚恐對身體造成傷害。就像現在的新聞一樣,漸漸走向沒有內容,讓大家的腦袋產生病變。她說,好新聞都是獨立新聞,沒有其他添加物,就像純米粉一樣,表面上看起來有點愚笨或過時,但是她相信,最後能在歷史上存活下來。

不過今年平面類的調查報導獎面臨「從缺」,頒獎人卓亞雄指出,這屆評審團花很多口水反覆討論每個報導的優缺點,最後才痛苦地做出「從缺」決定。

他強調,是先有作品才會有新聞獎,不應該心裡想要有新聞獎的光環加身,就試圖去製作一個調查報導獎出來,這樣的獎項在深度和力度上都是不夠的。

卓亞雄說,調查報導重要的是在過程,也是整個媒體核心價值。此外,新聞倫理不能偏廢,他指出,這些入圍作品不少是隱匿記者身分,以化名、偷拍方式,這樣的呈現缺少查證過程,能否讓讀者信服也值得討論。

他認為,記者應思考是否要為了呈現片面事情,而違背新聞倫理。

另外,在頒發電視類即時新聞獎時,得獎者之一、公視記者林曉慧在台上表示,公視董事會已經重組,她想問董事會,到底要把公共電視帶往什麼方向?「你們對於採訪組投注的心力與資源,是否能與基層員工更多互動?」她指出,公共電視正在面臨價值的選擇。

第13屆卓越新聞獎得獎名單如下:

平面類得獎作品名單

即時新聞獎:「藍綠聯手 實價登錄變虛價」獨家報導 / 聯合報

專題新聞獎:自由貿易 真相解密 / 天下雜誌

國際新聞報導獎:回歸17年啟示錄:今日香港,明天台灣? / 新新聞周刊

新聞評論獎:沒有策略的自由化,非福乃禍 / 工商時報

調查報導獎:從缺

新聞攝影獎得獎作品名單

新聞攝影獎(單張):突破重圍 / 聯合報

新聞攝影獎(系列):兩岸流動 / 經典雜誌

廣播類得獎作品名單

即時新聞暨新聞節目獎:北捷隨機殺人事件即時報導 /警察廣播電臺台北

專題新聞獎:陽光下的彩虹 /中央廣播電臺

電視類得獎作品名單

即時新聞獎:太陽花學運-民主洗禮與服貿政策思辯 /公共電視

專題新聞獎:為青年尋路三部曲-高教轉骨/ UDN TV

國際新聞報導:以色列-逆境找解答/天下雜誌

調查報導獎:污染的真相/大愛電視

每日新聞節目獎:中台灣生活網/中投有線電視

特殊貢獻獎:「上下游新聞市集」創辦人馮小非

馮小非女士曾任《台灣日報》家庭婦女版主編及中寮線特約記者、主婦聯盟《綠主張》刊物主編;創辦《中寮鄉親報》、《小地方─台灣社區新聞網》、《莫拉克獨立新聞網》;現任《上下游新聞市集》共同創辦人兼產品統籌及「獨立新聞工作者協會」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