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黨籍台北市長參選人柯文哲今(2)日推出「柯P新政」第17支政策說明影片,端出文化政策牛肉,並搭配選戰主軸「改變台北從文化開始」,柯文哲主張透過文化自治、組織再造,及資源分配公開透明,讓文化權力與資源可以重新公平地分配。會後受訪時他主張成立台北市文化政策諮詢審議會,由資深文化界人士組成,審議文化相關重大的人事、政策、預算,至於文化局長的考核則由民眾投票決定。

柯文哲上午在導演柯一正、前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執行長蘇昭英的陪同下推出文化政策,柯文哲在記者會上指出,現在的社會是個M型社會,其實文化圈也是,有人脈的人,經費補助沒有問題;沒有人脈的則辛苦度日。柯文哲並舉例,花博花了140億、建國百年活動花了33億,「夢想家1個晚上就燒掉了2億,但一般的藝術家連下一頓飯在哪裡都不知道」。

因此,柯文哲說,他要徹底打破這種不公不義的體制,讓文化權力與資源可以重新公平地分配。為了避免未來執政後,文化界出現「柯友友」的情況,柯文哲主張成立「文化政策諮詢審議會」,功能是審議文化相關重大的人事、政策及預算,由市長任命資深的文化界人士組成,名單公開透明並接受市民公評,協助市長做文化方面的政策決定。

柯文哲也說,文化局長則由文化界各團體推舉,經「文化政策諮詢審議會」審議後,再透過網路投票決定;另外,文化局長的職權將提升,將不只是文化局的首長而已,更是台北市政府文化及美學方面的總監,將來各部門的計劃只要牽涉到文化與美學,文化局長有權代表市長來監督跟把關。

會後記者問柯文哲未來是否會減少節慶式的活動時,柯文哲解釋,「減少節慶式的補助而非減少節慶式活動」,該辦的還是會辦。但柯文哲認為,節慶式的活動找企業界贊助或各界樂捐即可,政府要做的是民間不敢做、不能做、不想做的事。

至於台北機廠存廢問題,柯文哲以他選戰的6大願景中的「文化城市」為例指出,他對文化的關心度比較高,也認為空間的改建要考慮歷史因素,他反對純開發理論,自己在政治上傾向歷史文物的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