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氣爆事件引發一連串的公安議題,民眾期待政府能痛定思痛,全面加強列管,但行政院最新決議卻是,「不訂專法管理」,傾向由民間業者自主管理,實在令人傻眼。

各大財經報紙對此事報導的標題很正面,例如「江揆:工業管線全面列管」,仔細一看內容,卻大有文章,原來政院訂定了所謂「二要三不」原則,包括:要籌設十人諮詢小組、要彙整全國地下管線資料庫,以及不訂專法管理管線、不編列特別預算、不籌設專責重建機構。

其中,最讓人擔心的,莫過於「不訂專法管理」這一項。經濟部的解釋是,「丙烯」非石油,而是石油煉製完後經過輕油裂解才產生的「石化原料」,不屬石油管理法管轄;且埋管不需中央核准,只需地方政府核准即可。

問題在於,這次高雄氣爆案突顯出來的現象就是,部分業者根本無法自主管理,像榮化貴為上市公司,出事了只會推卸責任,一下把責任推給華運,一下又說管線由中油巡檢,一大堆的理由無非是為了要撇清「死了那麼多人,跟榮化一點關係也沒」,遇到這種「匪類」企業,只靠「自主管理」有用嗎?中央政府身為中央,就應發揮管理、統籌和指揮的角色,而不是將責任丟給地方,否則,要中央政府幹嘛,純粹吹冷氣開會、等著領高薪就好嗎?

更妙的是,某些官員的思維只把經濟擺第一,忘了人身安全和國家發展才應是討論的核心。民間呼籲,中央應公佈全國地下管線資料庫,讓民眾做好準備,但中央的回應居然是,「有首長擔憂資訊全部公開,會造成不必要的恐慌,導致房價下跌。」

請問,這位首長是建商代表嗎?還是平日跟建商關係特別良好?民眾打拼一輩子,置產買房,和親愛的家人同住,居然還不知道身處管線附近,這豈不是違背憲法保障人民財產安全的精神?

事實上,這次肇事管線啟用長達二十一年,就是處於無部會管理的狀態,拜這次氣爆所賜,高雄石化業者也終於自一輕啟用後的四十六年,來了個管線總查。聽起來真的很荒謬,如果這次不出事,是否意味著這些管線依舊沒人管理,直到下次發生意外,才會來個總檢討?

台灣需不需要石化業,氣爆地點能否重新埋線,這些都是需要再深入討論的重要議題。但起碼,石化管線該怎麼管理,中央和地方的權責如何劃分,企業又該如何定期配合,真的不是一句「不訂專法管理」就能混過去,期望中央再三思,拿出解決問題的能力。

(圖:中央社)

作者:盧燕俐(媒體人、理財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