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東紀念醫院今(21)天下午舉行「從『拔智齒』到『開心手術』」記者會,1名因為拔牙而導致細菌感染最後演變為心內膜炎的女患者,現身說法指出,沒想到只是拔智齒最後還必須透過微創手術開刀修復心臟瓣膜,醫師提醒,民眾在小手術後,也必須關注身體復原情形;此外,為防止口腔的細菌感染心臟或腦部,平時就需要注意口腔衛生。

25歲的王小姐今年2月拔完智齒後,陸續有發燒的情形出現。一開始,她對此不以為意,直到發燒時開始伴隨四肢起紅疹、關節不規律陣痛、後來更因細菌隨著血液流到四肢,導致她的小姆指發黑。王小姐經過3個月的檢查,才因為手指變黑、發現心臟有雜音,進一步診斷後確診為心內膜炎,回溯發生的原因認為應該是拔智齒所造成。

王小姐當時曾接受4週完整抗生素療程後出院,但因為心臟瓣膜已受到破壞,醫師建議她接受修復心臟瓣膜手術。考量手術的復原時間,王小姐在查詢資料後決定接受微創開心手術;而她在7月4日於亞東醫院進行達文西微創辦膜修補手術後,不到1星期就出院,手術所造成的傷口也不超過2cm。

該案例的主治醫生、亞東醫院的副院長邱冠明說,從拔智齒到開心手術,這個進程提醒大家對一般小手術也需要投以關切跟注意。而王小姐的手術經歷也能告訴民眾,開心手術可以有小傷口的選項,希望這樣的宣導能讓更多患者不要再害怕,能受到開心手術的嘉惠。

邱冠明表示,傳統的開心手術需要鋸開胸骨,因此,傷口往往會超過20公分,手術的失血量、傷口、感染風險都很大,恢復期也比較長;而微創瓣膜手術則因為不需要鋸開胸骨,能有效降低病人上述的大多風險還有不便,對女性來說,微創辦膜手術甚至可以將傷口隱藏在乳房外側或下緣。

邱冠明呼籲民眾,心臟手術本身有不同的選項,可以用小的傷口來完成心臟手術。不需要因為害怕傷口大、害怕手術對身體的創傷而拒絕對身體有積極正面意義的選項。

至於拔智齒這樣的小手術,為何會導致心臟內膜感染?亞東醫院的感染科主任廖俊星解釋,人的口腔裡本來就有很多細菌,而這些細菌在拔牙、洗牙,甚至每天刷牙的過程中都有機會跑到血液中。但這些細菌絕大多數都會被身體排出去,只有少數民眾包括心臟有過開刀、先天心臟瓣膜關不緊的人,細菌較容易黏在瓣膜上,進而演變為心內膜炎。如果口腔衛生極差,細菌甚至有可能跑到腦或肺裡面,造成更嚴重損害。

廖俊星指出,絕大多數的人不用在每次拔牙後都使用抗生素預防,只有心臟曾經發炎、換過心臟瓣膜或是曾經有心內膜炎、先天性複雜心臟病者才需要在拔牙後特別注意,或考慮使用抗生素來預防感染。但他提醒,只要拔牙手術過後,超過3天都持續有發燒的情形,就需要開始特別注意或就醫。

廖俊星強調,不要濫用抗生素來防止細菌的感染,維持口腔的健康絕對比服用抗生素更重要也更有效。

達文西手術是由外科醫生透過直接操作機械手臂、內視鏡來進行手術,執行切除、修補和縫合的手術過程,能讓外科醫師進行更精膩的動作並且消除不必要的手部顫抖,將手術的風險降低。

病友王小姐說明拔牙手術後自己手部細菌感染情形。圖2-2:蘇恆萱/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