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屏東教育大學副教授陳震遠涉論文假審查案,除了投稿過程惹議外,連他的論文內容都充滿可疑之處。除了疑似抄襲WIKI、大量引用自己及弟弟、同系教授的文章外,從一篇他於2013年刊登在「天然災害(Natural Hazards, NH)」期刊的論文來看,內文居然引用一篇2012年自己的著作,連數位物件識別碼(DOI)都一模一樣,等同一篇文章引用自己的同一篇論文作為參考資料,十分荒謬。

陳震遠日前遭英國倫敦出版社SAGE發現涉入假造帳號,讓「自己的論文自己審」,以提升投稿JVC期刊的見刊率。而從他的論文內容來看,發現其投稿在NH期刊的文章也大有問題,除了一篇大量引用自己及弟弟、高雄海洋科技大學教授陳震武的文章外,導言疑似抄襲WIKI,而在另一篇文章中,一句解釋非專有名詞的語言,就引用了屏教大資訊科學系已故教授施弼耀21篇文章,引用情形浮濫。

此外,陳震遠發表在NH期刊中研究臉書口碑行銷「The spatio-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different types of messages and personality traits affecting the eWOM of Facebook」一文,除了一句話大量引用施弼耀21篇文章外,其中一篇引文「如何操作互動式電子書以學習天然災害(How to manipulate interactive E-book on learning natural catastrophe—an example of structural mechanics using power machine)」,參考文獻處標註,此篇文章是2012年由NH出版的著作,同樣由施弼耀、陳震遠等人撰寫。

不過,實際點入「如何操作互動式電子書以學習天然災害」的刊載網站,可發現該文實際上是刊載在2013年2月出刊的NH期刊上,但論文的第124項參考文獻,竟也是標註2012年由NH出版的「How to manipulate interactive E-book on learning natural catastrophe—an example of structural mechanics using power machine」,連數位物件識別碼(DOI)都一模一樣,為「10.1007/s11069-012-0413-0」,也就是自己2013年的文章引用了2013年的同一篇文章(雖然標註2012年)。

而在這篇論文中,也引用了陳震遠擔任第一作者的46篇文章、陳震武任第一作者的42篇文章,其他還有他們分別掛名的著作;從Google的學術搜尋來看,這篇關於電子書的文章共有17次被其他著作引用,其中16篇都是由陳震遠、陳震武所引用,但未包含自己引用自己的這一篇。

另外,點入「如何操作互動式電子書以學習天然災害」文內,可發現文獻回顧的部份談到了電子書,「電子書是一種數位形式的出版物,包含文本、圖像,或兩者兼具,可在電腦或其他電子設備上閱讀」(An electronic book (variously: e-book, eBook, e-Book, ebook, digital book, or even e-edition) is a book-length publication in digital form, consisting of text, images, or both, readable on computers or other electronic devices.),而這段話,和WIKI介紹電子書的首句內容一模一樣。

根據WIKI的標示,該段描述電子書的內文,是引自於牛津出版社的「The Oxford Companion to the Book」一書,但陳震遠的文章則沒提到相關出處。

繼陳震遠投稿NH期刊的多篇內文已出現明顯瑕疵,由於該期刊由「Springer Netherlands」發行,同樣也有同儕審稿機制,究竟期刊是否也有類似於JVC期刊的問題,還是期刊審稿人嚴重失職,讓部份學者有機會鑽漏洞,仍需外界持續關注,以釐清相關疑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