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2008年賽徳克族被列為第14族原住民族後,行政院今(26)日核定,從阿里山鄒族中獨立出的「拉阿魯哇族」以及「卡那卡那富族」,正式成為台灣原住民族第15族和16族,正名茶會並由行政院長江宜樺親自主持。

拉阿魯哇和卡那卡那富各約80族人今天分別從高雄桃源區和那瑪夏區北上,到行政院參加茶會。茶會由2族數10名小朋友跳著自己族的舞蹈祭典開場,現場氣氛非常熱烈,2族長老也分別用自己的母語表達對於民族正名的喜悅心情。

拉阿魯哇族以及卡那卡那富族俗稱南鄒2小族,原本和阿里山的北鄒一起合稱鄒族,但其實2小族不但和阿里山鄒族之間的語言無法溝通,傳統服飾和歷史文化發展也不同。阿里山鄒族的知名祭典是戰祭(mayasvi),「拉阿魯哇族」以及「卡那卡那富族」則分別是貝神祭(miatungsu)和米貢祭(mikong)。

「拉阿魯哇族」以及「卡那卡那富族」目前各只有約500族人,和有6、7千人的阿里山鄒族相差甚遠,行政區的劃分上也分別屬於高雄市和嘉義縣。

因此2小族多年前向行政院原民會提出正名要求,原民會委託政治大學原住民族研究中心進行學術調查,調查報告出爐後又經過1年半,才在今天正式核定「拉阿魯哇族」以及「卡那卡那富族」的正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