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最近一期英國的《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以〈當風吹起時〉(When the wind blows)為標題,我們「進擊的向陽」對於國際媒體關注並分析此次台灣反核運動之主因,除表高度肯定之意,也希望就此次反核運動的崛起,能有另一種不同角度的觀察與說明。

《經濟學人》報導台灣人在4月27至28日之反核遊行及後續效應,以為推動停建核四而在義光教會禁食並謝絕訪客的林義雄先生,選擇34年前林先生的母親及兩個女兒被殺害之故居作為禁食地點之事件,為報導之出發點,並進一步說明大多數民眾對於反核理念的支持,是源自於2011年日本福島核災事件以及林義雄先生的禁食抗議行動。

事實上,台灣的立法院(國會)在去年2月26日早已透過朝野黨團協商,達成「核四案公民投票有結果前,不辦理追加預算,不放置燃料棒,另有關101年度預算及102年度預算之執行,除已發包及安全檢測工作外,暫停施工。」的決議。

然而,馬英九總統、行政院及其轄下的原能會,卻在沒有產生公民投票的結果之前,一再強調倘若確認核四廠安全無虞後,原能會就可依法核發核四廠1號機核子燃料裝填許可,此一說法形同表示核四電廠在今年的4月30日前,根本沒有暫停施工,且隨時都有可能在政府宣佈安檢通過後,插入燃料棒試運轉。

因此,除了人民對於核能電廠之運轉以及日後核廢料之處理,有強烈的不信任感及危機意識外,馬英九總統漠視立法院決議及剝奪人民之公民投票權,是暨總統藉由兼任執政黨黨主席的身分強勢介入國會審查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的程序之後,人民再度走上街頭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次,經濟學人亦提及馬英九為了替自己的核四計畫辯護,與民進黨主席蘇貞昌進行電視辯論,主張核電是台灣發展經濟中不可或缺的條件,但在舉辦辯論的隔天(4月27日),仍有近3萬人上街抗議。

在街頭的抗議群眾暴增的同時,馬英九找來幕僚開會,其中1名幕僚告訴總統,總統所用的每個論點都100%正確,但問題是:「沒有人在聽」,因此這一名幕僚勸馬英九退讓,而不要冒林義雄死亡後果所帶來的風險。而行政院長江宜樺也宣布,核四一號機經過安檢後封存,二號機全部停工,並主張核四廠運轉之前必須經過公民投票,經濟學人認為這是一個很大的轉折。

事實上,台灣民眾對於所謂馬英九總統針對核四計畫所用的「論點」,究竟是指評估核四的經濟效益,還是核四的安全性,絕大多數的人民並不清楚。而不論是評估核電的經濟效益或安全性,既然目前為止沒有一位經濟學家或科學家敢說自己的評估是「百分之百正確」,而馬英九總統的幕僚究竟是何方人物,可以「確診」馬總統對於核電的經濟效益或安全性的論點乃「百分之百正確」?

更何況,馬英九及江宜樺對於核四議題,真的如國內外媒體所報導已經是「退讓」了嗎?事實上,馬英九總統召來國民黨籍的地方政府首長會商後,主張「先安檢才能公投」,反而是增加內國法律所無之限制;堅持「公投門檻絕不調降」,顯以立法院的代言人自居,甚至竟企圖以國民黨團的決議來取代立法院的決議,再次得寸進尺地逾越憲政分際及踐行黨國不分的回頭路,何來退讓之有?

因此,對台灣民眾來說,馬英九總統這步棋,根本沒有退讓,他的如意算盤只是以緩兵之計,以免核四議題影響年底地方政府首長之選舉而已。

我們希望,在面對核能技術特性所伴隨著鉅大且不可回復原狀之風險特質,國家既然無法擔保人民能免於核災之傷害損失之後果,執政者自應持謙卑的態度、確實回應民眾的訴求,並充分尊重風險承受者(risk- taker)的意願,而不是以「我說的百分之百正確,但你們不願意聽」態度面對,或是宣傳「只要核能安全,就應該啟用」等冷漠、僵化的政令。

畢竟,核四運轉及核廢料處理等議題,從來就不僅僅是「技術安全」的層面需要考慮而已,還有「專業官僚文化」、「民主參與及自決」、「分配正義」及「代際正義」(intergenerational justice)……等公共議題需要深入溝通,甚至是反核街頭運動過程中,遭受到暴力方式驅趕的集會遊行者、新聞從業人員,執政者也應誠實的面對與積極處理!

當人民放下手邊的事務,走上街頭抗爭,是要喚起社會關注,世界各國皆然,然而在傲慢的掌權者心中,天賦人權只是一句口號,因此街頭抗爭者意識到,憲法所內含的自由權利與民主政治,從來就不會從天而降。

經濟學人的報導對於台灣的抗議現象所下的最後註解是「街頭運動反映出人民因政府機關運轉效能疲弱而普遍落空的期待,於此同時這些街頭運動亦進一步破壞了政府機關的力量。」

確實,這一個多月以來遍地開花的學生運動及社會運動,是台灣人民知道,權利的消失要靠自己爭取,民主的失靈要靠自己矯正,否則,台灣人民將面對的,不只是一位剩下兩年任期的跛鴨(lame duck),而是病入膏肓而無藥可救的憲政體制。

作者:陳彥君律師;「進擊的向陽」公民論述國際媒體資訊整合平台主編

◎「進擊的向陽」公民論述國際媒體資訊整合平台簡介:

https://www.facebook.com/sunlightseeker.org

「進擊的向陽」是由3位台灣律師,1群台灣學生與關心台灣發展的國際學生,以及許多熱情參與的公民,共同創立的網路媒體平台。

因為有感於2014年國內發生服貿黑箱爭議與學運活動,與324行政院暴力鎮壓事件,多數主流媒體報導過於偏頗,甚至掩蓋事實真相,而相關法律與經濟論述又充斥許多專業及艱澀的名詞,對社會大眾而言閱讀門檻過高。

所以希望透過此一平台的創設,收集、撰寫並整合資訊,讓社會改革與公民論述的議題能適時地被大眾與國際看見,並進而關心、理解、溝通與思辯。

針對最近一期英國的《經濟學人》以〈當風吹起時〉為標題,「進擊的向陽」對於國際媒體關注並分析此次台灣反核運動之主因,希望就此次反核運動的崛起,能有另一種不同角度的觀察與說明。圖片來源:翻攝自進擊的向陽粉絲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