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周刊》的「牛奶駭人」報導惹議,中華民國酪農協會今天寄出存證信函,要求商周在收到的7天內給予正面回應,否則不排除提告或抗爭。商周今(27)日表示,目前還未收到信件,但希望能和業者坐下來冷靜溝通。另外,衛福部食藥署要求商周在今天下午5點前補齊檢驗報告,商周是否會採取新的行動,周刊則沒有回應。

中華民國酪農協會、中華民國乳業協會及台灣區乳品工業同業公會昨天共同召開記者會,譴責商周報導不實,嚴重損害酪農及乳品的聲譽。酪農協會表示,會寄出存證信函,並要求商周道歉或澄清報導有誤,否則將採取法律行動,甚至帶領酪農包圍商周辦公室並潑灑牛糞。

對於酪農協會的要求,商周回應,每個單位都有困難處,希望大家能冷靜溝通,一同把安全機制建立起來。商周表示,不希望看到這種事,會努力和業者討論。至於周刊是否會在今天5點前回應食藥署的要求,商周則表示,如果有新的動作,會再發布聲明。

商周「牛奶駭人」報導中,銘傳大學生物科技系副教授陳良宇抽驗市售9項乳品,皆驗出可疑代謝物,質疑這些代謝物是來自於動物用禁藥。不過,衛福部抽驗同樣乳品的「藥物殘留」量,結果均為「未檢出」。由於兩方的檢驗項目大不相同,有立委認為,兩邊是在各說各話,沒有交集。對此,陳良宇表示,他認為驗代謝物比驗殘留物更佳;食藥署則說,代謝物的來源很廣,不一定是來自某種藥物,需有學理基礎證明一定是某種藥物的代謝物,才能下定論。

針對商周強調「未檢出不等於零檢出」,食藥署今天也引用台灣大學化學系教授何國榮多年前投書媒體的內容回應,目前先進儀器的感度可達到十億分之一(1ppb)的層級,等同於在長25公尺、寬17.5公尺、深1.3公尺的游泳池中,投入一顆止痛藥普拿疼,溶解後的濃度即約為1ppb,雖然是低濃度,但並非零檢出。

食藥署強調,儀器的感度會隨時代進步愈來愈高,也更容易驗出極微量的物質,雖然量十分接近零,但終究不是零。食藥署說,以執行層面來看恐怕難以達成「零檢出」的要求,民眾以「未檢出」來看應該會更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