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永安濕地」躋入國際宜居城市獎的入圍名單,並將挑戰難度較高的專案補助獎,一旦得獎,將可獲聯合國1萬英鎊的補助,高雄市工務局表示,這個類別的獎項只取1名。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與國際公園學會8月初公布國際宜居城市獎入圍名單中,高雄市「旗津海岸線保護工程」、「高雄永續建築環境改造行動計畫」、「高雄世界貿易展覽會議中心」、「前鎮之星自行車道橋」和「得樂日嘎橋」等5案入圍,而提報專案補助獎的「永安濕地」直至8月底才公布入圍,高雄市總計有6案入圍,定11月28至12月2日在中國廈門舉行。

永安濕地原名為烏樹林鹽場,1908年張作舟等人申請開闢鹽田百甲,利用新打港(興達港)內海海水晒鹽,後由陳中和接掌,組織烏樹林製鹽公司。濕地內所遺留的「烏樹林製鹽株式會社辦公室」為仿巴洛克式風格,正立面山牆中有渦捲紋及草葉紋組成的徽章飾,即為陳中和所興建。

永安鹽田自從1985年停曬並移轉產權至台電,台電原計畫闢建灰塘以貯存興達發電廠的飛灰,但因鹽民補償問題未決,遲遲無法使用,同時,煤灰可回收做其他利用,台電並未將飛灰填至區內土地,使這一原屬低漥感潮帶的荒廢鹽田孕育了豐富的紅樹林與水鳥生態,逐漸成為候鳥棲地,累記歷年統計共有168種鳥類,1999年更被國際鳥盟(birdlife)評選為重要野鳥棲息地(IBA)。

之後,在一群愛鄉、愛土及珍重自然的人士催生下,市政府積極進行溝通、協商下,獲得環保團體、電力公司同意,以低度開發輔以減量工程、減少環境衝擊的手法,兼顧生態教育及觀光遊憩功能下,逐步進行規劃、改建,並長期持續的進行濕地的生態環境監測,使濕地不僅得以保存,更兼具教育意涵,讓民眾能夠親自體驗濕地自然環境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