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人類又往遠離肥胖更近了一步。英國倫敦學院大學(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一組研究團隊指出,被稱為FTO的肥胖基因會在人體中作用,讓「飢餓激素」在體內的量無法下降,進而「總是感覺到飢餓」。而且,具有高變異風險FTO基因的人,容易被高熱量的食物吸引,「就像生理構造上天生設計成要吃很多一樣」。

這項刊登在《臨床研究期刊(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的研究報告指出,FTO基因雖然先前就被指出與肥胖有關,但真正的原因一直不甚清楚。這項研究的重要性在於發現了FTO變異基因會增強飢餓激素(ghrelin)發出的訊號,讓人無時無刻都感到飢餓。

領導研究小組的倫敦學院大學肥胖研究中心主任巴特漢博士(Dr Rachel Batterham)指出,每個人都會有一對FTO基因,分別來自於父母。之前的研究顯示,若某甲2個FTO基因都具高變異風險的話,他的肥胖機率就會比有2個低變異風險的FTO基因的某乙高出百分之70,但原因尚待查明。

為了揭開這個謎團,研究小組將20名男性依照FTO變異風險高低分為2組,分別進行數個實驗。據血液測試結果發現,具有高變異風險FTO基因的組別,在吃完飯後,飢餓激素的水平並沒有顯著下降,而且很快的就繼續回升,讓人總是保持在飢餓狀態。

此外,研究團隊以功能性核磁共振造影(fMRI)來掃描大腦的活動情形,發現大腦反應也變得比正常人更為敏感、活躍,「高熱量食物對這些人的大腦特別有吸引力」,巴特漢說,「就像是生理構造上設計成要吃很多一樣」。

巴特漢認為,FTO變異在人類歷史上可能曾經扮演過重要的角色,「這樣的變異讓人類在夏季的時候盡情增長體重,以便度過物資匱乏的寒冬」;但在食物不虞匱乏的現代,卻成為人類的困擾。她強調,了解FTO的運作方式將能夠有效的幫助深受肥胖困擾的患者。

巴特漢說,目前要減重最好的方法仍然是運動,如騎腳踏車能夠有效的降低飢餓激素;在飲食方面,蛋白質的攝取也能抑制飢餓激素的水平提高,「現在我們知道,抑制飢餓激素是對這些有FTO突變基因患者最有效的減重方法」。倫敦帝國學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的布魯教授(Steve Bloom)也肯定這項研究的結果,對於戰勝肥胖「是向前邁進的一大步」。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美聯社資料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