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台灣的產業結構改變,部落的產業也面臨轉型以及不得不創新的壓力,各地方政府及民間團體都很積極地在行銷原住民產業。桃園縣原住民行政局的局長林誠榮就表示,原鄉與都會的需求是不同的,原鄉著重農產品和觀光民宿,都會區目前則以河岸部落和職業訓練為主,這些都是發展落落產業需思考的差異。

新頭殼4日播出的網路節目幸福報報《聲源部落》,由桃園縣原住民行政局的局長林誠榮、文化行政科的蘇志強,以及從事文化產業行銷公關工作的Valis ismahaxan到現場和主持人阿固一起談論現在原住民產銷的困境。

林誠榮表示,以桃園縣現況來說,原鄉與都會的需求是不同的,原鄉著重農產品和觀光民宿,都會區目前則以河岸部落和職業訓練為主。如何保有原住民產業的持續性,以及完善的銷售平台皆是很重要的課題。

主持人阿固指出,官方的努力與實際效益還有很大的落差,以《原創新藝》的刊物為例,內容非常地完整,有商品的介紹、價格、甚至有影音光碟的呈現,是很好的銷售管道,但民眾獲取此資訊的可及性低。阿固直言,自己身為桃園縣大溪鎮的居民,卻從未看過。

專辦桃園縣原住民文化會館的蘇志強則回應說,原民局致力於將會館塑造成原住民產業的平台,除了可以展示和銷售,也有駐館的藝術家(如米路.哈勇),增添文藝色彩及會館的附加價值。《原創新藝》的發行是想透過商品的刊出,進而銷售出去,但現今網路發達,在這方面公部門的行銷確實比較薄弱。

長期位在行銷業務第一線的Valis ismahaxan表示,文化會館的內涵十分豐富,但最重要的是分析以及檢討機制,如顧客群的分析、經一段時間的回流效應、監督執行成效、評估與修正各種計劃,都必須做更精準的計算。他認為,也可結合桃園縣境內既有的觀光遊憩資源,形成多個路線串聯成較大的觀光網絡。

最後,林誠榮與Valis ismahaxan都認為,「創新」並非要與傳統文化斷裂,傳統文化穩固才能表現創意。「創意」是創造更多的層次,將「傳統文化」的精義延展至各類產業,不脫離大眾族群,也保留祖先留下來的智慧,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