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今(4)日召開記者會,披露學名藥熱原試驗對實驗兔子及活化石鱟的不當對待,動物社會研究會執行長朱增宏表示,許多學名藥已經不需動物實驗,但藥廠仍然用兔子、鱟的血液等進行試驗,讓許多兔子忍受不需要的痛苦,鱟更因為抽血過多而死亡。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表示,會儘快將替代性的人血試劑(MAT)列入藥典,也會持續與藥廠溝通,如非必要盡量採用不用造成動物痛苦的方式進行藥物測試。

動物社會研究會今天上午召開「實驗兔、實驗鱟,痛苦、犧牲無人知」記者會,向社會大眾披露許多學名藥不需動物試驗,卻仍拿動物來試驗,造成動物的痛苦。動物社會研究會研究員饒心儀說,所謂的學名藥(Generic drugs),就是原廠藥專利過期後,其他藥廠所製造成分、劑量一樣的藥品。

饒心儀進一步指出,許多學名藥因為已經在原藥廠研發過程中做過動物測試,因此可以免除一些動物測試,但在檢查是否會導致發燒的「熱原測試」上,藥廠仍採用實驗兔進行測試,這些兔子被測試時會被架在類似「斷頭台」的架子上,一關就是好幾個小時,工作人員會把藥從兔子耳朵靜脈注入,然後固定時間測量體溫變化,「這對生性膽小、緊張的兔子來說是一種折磨,很多兔子因為緊張而死」。

饒心儀提到,雖然近來已經有許多藥廠改採鱟血試劑(LAL)進行熱原測試,但是這並沒有改變動物的處境,因為這些鱟都是活生生被綁起來放血,由於難以控制放血的量,所以許多鱟就這樣活生生被放血死亡,或是被放生後仍然死去。他說,鱟是幾億年前就存在地球上的活化石,由於人工繁殖困難,13、14歲才成熟具有繁殖能力,因此有學者早就建議列為保育類動物,但仍遭到這樣的對待。

饒心儀強調,科學家已經開發用人的血液製成的試劑(MAT),可以取代很多動物測試,2009年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已確認MAT可以取代兔子熱原測試,2010年也有5種MAT測試模式列入歐洲藥典,因此用MAT取代兔子與鱟血絕對可行。她也提到,事實上國內藥廠對熱原測試的標準不一,有的用兔子、有的用LAL、有的甚至沒有測試,所以有許多測試都是不必要的。

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研究檢驗組簡任技正王德原表示,會配合主管機關農委會對實驗動物管理的要求,但他強調,不是所有學名藥的測試都能用MAT取代,但食管局願意將MAT測試列入中華藥典,但最快也要1年的時間進行評估與討論。食管局藥品組副研究員林邦德則說,藥品GMP認證有要求動物照顧的狀況,所以他們會持續監督廠商是否善待實驗動物,也會與廠商溝通,盡量採用不會造成動物傷害的測試法。

影片1為國外對兔子進行熱原測試之影片;影片2則是國外製作鱟血試劑對鱟放血的過程。影片由動物社會研究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