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格講,蔡衍明、王文淵、辜仲諒都還不能算壞人,他們只是習慣於「以錢謀權」、「以權賺錢」的世界,對社會脈動的認知,遠遠趕不上他們財富累積的能力,卻又像猛獸般顧盼自雄,一時見獵心喜,就莽撞闖入深不可測的媒體叢林。他們以為,買媒體只是一件尋常的商業購併,卻很可能為這一次的恣意妄為,付出嚴重代價。

媒體不是一般產業,新聞不是普通商品,記者更不是站在輸送帶旁的產業工人。有這樣的錯誤認知,小老闆買小媒體倒小楣,大老闆買大媒體倒大楣。當然,對在這些媒體裡工作的記者來說,更是天大的折磨。

媒體常常被稱為「社會公器」,因為它所傳遞的資訊和見解,是形成社會公民認知的基礎,如果媒體傳遞的消息被特定利益所操弄,它所產生的民主,也會是被掌控的民主。

代表買方和壹傳媒簽交易備忘錄的辜仲諒表示,入主之後會尊重「新聞自主」,這個承諾就像他之前否認蔡衍明背後出資一樣的真實。當年,澳洲媒體大亨梅鐸買下英國太陽報時嗆聲,「我不是為了不干預而買太陽報的」,梅鐸雖然霸氣,但顯然比辜仲諒老實。

蔡衍明、王文淵、辜仲諒各自都屬於台灣最有錢、最有勢力的財團,他們聯手買下台灣壹傳媒,所圖的絕對不是這個媒體所能多賺的幾分錢,他們想的絕對是透過掌控這個媒體所延伸出來的更大利益。

對辜仲諒來說,最直接的,因紅火案被判9年的官司,有大媒體的護持,或許就是他免於牢獄之災的護身符。對王文淵來說,可能是與王文洋的家族之爭,觸發了他購買壹傳媒的動機。而蔡衍明,光是想到把死敵黎智英的報紙買下來,就會讓他興奮不已。

然而,這件購倂案的動機和影響當然不會只是在個人層次。旺旺、台塑及中信金3個大財團不管在台灣、在中國,都有盤根錯結的經濟利益,它們本來應該是媒體強烈監督的對象,現在卻變成它們來掌控媒體。

因此,當它們聯合掌控一個橫跨印刷、電子和系統業者的媒體大怪獸時,它們其實是在嘲笑、挑釁台灣這個民主社會的價值,和所有認同或代表這價值的民眾和機構,包括媒體、政黨和政府。

現在被國際認證為「笨蛋總統」的馬英九和他的政府還懵懵懂懂,只會講「一切依法辦理」,等到他們也被抗議的民間聲浪驚醒,蔡衍明、王文淵、辜仲諒等人將會發現,他們這回展現錢勢,狠狠地啃了蘋果,卻是一筆在國內完全不受祝福的交易案,處理不當,還恐怕會惹火上身、災難以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