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外出吃飯,無論是吃西餐、或義大利餐都很方便,但身障朋友大大不同,不管是跟家人出去用餐、或跟同學聚餐,在台灣的身障人士找餐廳卻是一件極為困難的事。殘障聯盟秘書長王幼玲指出,政府雖強制未來90坪以上餐廳,須設無障礙設施,但針對現今面積小於90坪的大部份餐廳,依然缺乏落實全面無障礙的有效政策,這不僅影響身心障礙朋友的生活,更限制他們的人際參與。

9月13日的新頭殼「一個不能少」節目,邀請到罕病基金會楊永祥副執行長、「我愛無障礙餐廳推廣計畫」特派員張彥逸、廖克玲、殘障聯盟幹事黃昶瑾等人,於節目中與大家分享訪查餐廳無障礙設施的甘苦。

楊永祥表示,罕見疾病是很特殊的疾病,據統計共有2百多種病類,目前台灣即有7000個罕病家庭,隨著醫藥科技的進步,他們需要慢慢的去接觸人群、適應社會環境。但在接觸過程中,外界給予身障與罕病朋友的空間是否友善,需要共同關注,所以殘盟、罕病基金會與交大數位創意與行銷策略實驗室合作「我愛無障礙餐廳推廣計畫」,透過策略聯盟方式來執行,實地訪查餐廳,除無障礙空間的實地訪視外,也藉機提升台灣社會對無障礙環境的認知。

王幼玲指出,台灣未來雖將強制90坪以上餐廳,須設置無障礙坡道等無障礙設施,逐步打造全面無障礙的環境,但針對現今既有的建築、餐飲場所,以及樓地板面積小於90坪的大部分餐廳,依然缺乏落實全面無障礙的有效政策。王幼玲批評,這不僅影響身心障礙朋友的生活,更大大限制他們的社會參與和人際關係擴展。

黃昶瑾分享首次訪視餐廳的經驗,她說餐廳的路況與交通動線是一大考驗,因為前往餐廳的途中曾因碰到水溝蓋,導致視障朋友差點跌倒的經驗;再者部分餐廳雖配合政府補助政策附有點字菜單,但因菜色變動、點字菜單使用率低,餐廳不再提供點字菜單,相當可惜。

廖克玲分享訪視餐廳的流程,包括在餐廳門口前先合照,觀察大門入口是否平坦或有斜坡、門是推門或自動門,坐輪椅的朋友好不好開等、進到餐廳內部看桌椅是否方便坐輪椅的朋友靠近、點餐時看菜單字體大小是否清楚、若有視障朋友來如何點餐,會問服務人員是否可協助念菜單、吃的時候會把菜色照下來、吃完之後會去看一下廁所,是否有無障礙廁所、空間夠不夠、有無扶手或求救鈴等。

廖克玲指出,訪視結束後,特派員會給予店家建議,建請改進。

廖克玲說,參與這計畫最大的體會是要有想像力,雖然只是2個人去訪查,但要像是帶一個團出去,這個團有不同身心障別,有不同需求的人,各種狀況都要考慮到,不像以前只是會想到自己,自己方便就好。

王幼玲及楊永祥分別指出,今年「我愛無障礙餐廳推廣計畫」將先試辦,針對雙北市約50家餐廳進行訪查,另結合APP並建置網站,將這些資訊PO上網,方便查詢,最後於年底舉行成果發表,邀請友善店家分享,也希望能鼓勵身障朋友參與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