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台灣國策智庫今(26)日舉辦座談會,探討台灣經濟的危機與出路,台北大學經濟系教授王塗發指出,台灣自2010年和中國簽訂ECFA以來,形成對中國經濟的依賴,不僅導致大量資金外流,廉價的中國產品也讓本土業者叫苦連天,「經濟中國化」已為台灣帶來危機。

新台灣國策智庫今舉行「台灣經濟的危機與出路」座談會,與會者包括智庫董事長吳榮義、台北大學經濟系教授王塗發,以及前經建會主委陳博志,對台灣當前的經濟現況與困境進行探討。

自2010年和中國簽訂ECFA至今,我國的投資金額不斷流向中國。根據經濟部統計資料顯示,2011年經濟部核准赴中國投資金額高達131億美元,但今年國內民間投資呈現萎縮,成長率為-9.4%。

王塗發表示,ECFA的簽訂造就另一波產業西進潮,目前台灣投資中國已佔對外總投資金額8成以上,台灣經濟極度依賴中國市場的結果,不僅容易受到國際景氣循環波動,廉價的中國產品進入市場,也嚴重打擊國內相關業者。同時,將台灣的經濟命脈置於中國市場,已對台灣的經濟主權形成威脅。

陳博志指出,近年來人民所得幾無成長、所得分配惡化、工作低薪化、就業情勢惡化、國內投資減少,已導致經濟動能不足的問題。陳博志也強調,政府4年來高估ECFA帶來的效益,卻忽略國內投資、培訓人才,以及發展新產業,是導致台灣失去競爭力的主因。

同時,陳博志也表示,在不當的經濟政策下,政府舉債擴大公共建設,但這些公共投資並不能解決受到國際景氣衝擊的出口部門,尤其現在政府負債已經破表,「不可以再舉債亂花錢。」他建議政府,應該從根本的技術、人才和投資意願著手,在產業的基礎上營造他們可以順利經營的環境,並將經費使用於刀口上。

對於當前經濟困境的出路,王塗發則建議政府,發展本土化及國際化戰略,改善國內投資環境,發展新產業,如綠色環保產業、文化創意產業,並保持技術領先中國,降低對中國的依賴,才能擺脫中國帶來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