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市阿蓮區一名63歲的養豬老翁腳踩老鼠而被咬傷右腳大拇趾,出現發燒、腸胃道不適和嘔吐等症狀,確診為首例本土漢他病毒出血熱,衛生局呼籲民眾滅鼠。

衛生局指出,漢他病毒出血熱是經呼吸道吸入鼠類分泌物(如尿糞等含漢他病毒的體液)或飛沫感染,患者死亡率約10%;通常在感染後5天到3週會出現發燒、疲倦、肌肉疼痛等症狀,出血症狀可能在第3到6天出現,以後可能出現蛋白尿、休克、急性腎衰竭等症狀。

衛生局表示,良好的環境衛生及滅鼠是防範漢他病毒的最佳方法,只要民眾落實防鼠的「三不政策」:不讓鼠來、不讓鼠住、不讓鼠吃,清查環境中可能讓老鼠入侵的途徑,可能躲藏的死角,廚餘或動物飼料妥為處理,就可防止鼠害與漢他病毒的威脅。

衛生局指出,患者在5月中旬以腳踩老鼠而被咬傷右腳大拇趾,6月18日開始出現發燒、腸胃道不適、嘔吐等症狀,就醫後己返家休養,期間陸續出現骨頭痛、全身倦怠、無力等症狀,6月22日再度發燒而到醫院,被研判疑似漢他病毒出血熱,目前己康復返家。

衛生局說,病例經通報衛生機關並採集檢體送驗,衛生署疾病管制局在7月11日確認患者是感染漢他病毒出血熱。

衛生局表示,在接獲疑似個案通報的第一時間,己立即進行疫情調查及採取患者家屬等共同生活者血液送驗,並對疑似感染地點周邊200公尺危險範圍展開捕鼠、滅鼠及環境消毒等防治工作,到7月10日止,施放鼠籠和鼠餌布點約1000處,總計捕獲7隻老鼠,都已抽血送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