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工程與系統科學系教授陳福榮發展出呈現原子3D結構的理論,這項研究已刊登於國際期刊《自然》(Nature),利用這項新技術,未來建立病毒原子結構的時間可能只需原本的3分之1。陳福榮今(11)日表示,目前正在開發應用軟體,部分顯微鏡廠商也洽詢技轉,預計可應用於生物醫學與材料科學領域。

國科會今天公佈奈米國家型計畫的研究成果,陳福榮透過宇宙「大爆炸」理論計算宇宙誕生時間的方式,發展出推算原子排列位置的公式。他解釋,透過發射出的電子波撞擊原子,產生波紋後,從波紋來推算各個原子的排列位置,比傳統的推算方式更為精確、迅速。

陳福榮表示,傳統的穿透電子顯微鏡只能呈現平面影像,要建立原子結構必須分別拍下140多種角度的影像,透過推算並組合而成,相當耗費時間。以病毒為例,一個病毒目前必須耗費200天才能建立其3D結構。陳福榮希望透過這項理論,將推算原子結構的時間縮短到原來的3分之1,最終目標則是希望能縮短至10分之1的時間。

陳福榮表示,目前他正在開發相關軟體,也有部分廠商洽詢技轉,但他認為這項研究傾向應用於學術領域,尚無商業化的計畫。預計未來可應用於生物醫學及材料科學領域。

這項研究名為「大爆炸斷層攝影學 三維原子解析之新途徑」,為國科會奈米國家型計畫所支持,由陳福榮與比利時安特衛普大學合作進行,研究共歷時3年,已在台灣時間6月14日發表於《自然(Nature)》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