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貧富差距進一步擴大,吉尼係數(Gini coefficient)上昇至0.537,除了達40年新高,距離可能發生動亂的0.6也不遠。

不過,香港政府今年改變表述方法,聲稱經過扣稅及福利轉移後,吉尼係數只有0.475,與2006年相同;泛民主派人士批評這是「政治化妝」,遮掩了真相。

國際間衡量所得分配之指標,通常以「家庭可支配所得5等分位組」或「吉尼係數」來分析。

「家庭可支配所得5等分位組」是將每戶家庭可支配所得依高低順序排列,全部戶數予以5等分,再把最高所得的20%家庭其可支配所得予以平均,除以最低所得的20%家庭之平均可支配所得,得到的倍數作為貧富差距指標;倍數愈大,表示貧富差距愈大。

「吉尼係數」是20世紀初義大利學者吉尼(Corrado Gini)依據勞倫茲曲線所定義的判斷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指標,是一比例值,介乎0與1之間,係數愈大,貧富懸殊愈嚴重。而根據聯合國資料,0.3以下情況良好,0.4是「警戒線」,0.6以上就有可能因貧富分化發生暴亂。

媒體報導,面對創新高的吉尼係數,香港政府18日發布報告時,只談扣除過去5年稅務優惠及福利轉移後的吉尼係數是0.475,維持2006年水平,而不是像往年公佈未經除稅和福利後的數字,簡要式的新聞公告也沒有提及未除稅的數字應為0.537。

統計局長歐陽方麗麗解釋,香港扣除過去約1000億港元的一次性紓緩措施後,吉尼係數只有0.475,反映政府已投放不少資源去收窄貧富差距;如果扣除人口老化和非從事經濟活動的家庭住戶大增等因素後,單計工作人口的吉尼係數更應低至0.413。

香港一些學者承認,歐美國家是有扣除福利後計算吉尼係數的做法,但0.475的水平仍屬偏高。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