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主席選舉落幕,蘇貞昌以約略過半票數當選黨主席。相較於1998年黨內首次主席直選,在6人角逐,林義雄拿下6成2選票,蘇的得票確是歷屆最低。蘇辦雖名為「超越」,但如何「超越」,恐怕需先超越自我。關鍵當然就是誠懇面對小英的競爭,才有2014或甚至2016的機會。

同為在野黨,1998年局勢當然跟2012年有別。當時,林義雄雖然聲勢不若2千年引退時達到頂峰,但黨內卻是眾望所歸;加上許信良勢力從黨中央退出,能對林有所威脅的只有同屬美麗島世代的張俊宏而已。

但這次蘇貞昌碰上的卻是後蔡英文勢力的質疑,認為蘇有意藉由掌握黨機器之便來「卡蔡」。更重要的是黨內對於蘇是否真的堅持民進黨傳統價值,加上蘇的「霸氣」作風,幾股力量糾纏在一起,讓蘇打起這場選戰更顯力不從心。所幸,反蘇力量最後不能成功整合,無法一鼓作氣,成功催票,否則蘇的得票率會更往下走。

而這次更讓蘇難堪的是被外界解讀為蘇貞昌、蔡英文延長賽的新北市主委選舉,張宏陸對上羅致政。沒有草根的羅,居然以大幅比數打敗長期經營新北市的子弟兵張宏陸。當然,硬說這是小英打敗蘇貞昌也過當。畢竟,羅致政個人的學經背景及清新形象也都非地方型的張宏陸所能向背。也就是,自主性黨員的投票打敗了地方山頭力量。

的確,2007年5月蘇貞昌卸下行政院長一職後,除了2010年台北市長選舉擔任候選人外,一直少了個可以完全自主的舞台。這次入主黨中央,至少有2年時間可以盡情揮灑,把他的「超越」理念攤在政治舞台上接受各界檢驗。

事實上,相較於2008年剛當選黨主席的蔡英文而言,蘇是政壇老鳥、黨內又有實力,2014、16的目標又清楚,外界會以更高的標準來檢驗也是合理。無疑地,這些檢驗標準,很少會從蘇的潔身自愛、清廉、勤勞等角度著手,反而會從他的「霸氣」,被黨內競爭對手形容成「有我無他」來看。即便蘇有所不平,恐怕也是不得不面對的包袱。

前一陣子,一位黨內要角用一句話形容蘇貞昌、蔡英文兩人的關係,「政治上沒有永遠的敵人,但如果目標一致的話,永遠是敵人」。2010年蘇蔡互爭台北市長選舉,2011年蔡蘇配無法成局,黨內責備蘇的聲音比較大,是否公允,那是另一回事。但如果未來蔡英文的光環沒有明顯消退,直到2016前「蘇蔡之爭」都將是外界關心的焦點。

換句話說,小英既是蘇的罩門,也是他能否超越的巧門。蘇在手持黨機器、黨主席名器之際,能否讓外界感受到真正已自我超越,還是在於是否能容納小英的勢力與機會,並以黨的力量努力讓他及小英「成為2016年選項」。

當然,政治這碼事最後還是要回到基本盤,也就是擔任黨主席的蘇貞昌在2014年縣市長選舉時,能否拿出亮麗的成績。雖然先前,在接受謝長廷訪問時,蘇迴避了具體的勝敗標準,但無可諱言的,未來兩年,這個問題一定會跟他如影隨形的。其中當然包括能不能在中部關鍵縣市彰化縣、台中市二者之間攻下任何一個首長等議題。但在蘇攻城掠地、展現戰功之前,外界還是會從蘇蔡之爭來檢驗蘇是否已經自我超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