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經濟部今(12)日下午4點宣布電價調整方案,將自5月15日凌晨零點起調漲,以住宅用戶平均每個月用電量350度計算,民生電費增幅11.5%,等於每個月約增加105元的電費支出。整體而言,住宅用電平均漲幅16.9%,商業用電30%,工業用電則漲35%,如果住宅用電每月在135度以下,電價將不調漲,因此,有約365萬用戶不會因為這次電價調漲而讓荷包縮水。

經濟部長施顏祥在「電價合理化方案」記者會中強調,低能源價格的時代已經過去了,這是國際趨勢,更是台灣社會必須面對的現實,電價調漲,政府不是「無感」,也不是「不食人間煙火」,而是促使「電價合理化」是一件「對」的事,縱使困難,也必須付諸執行;即使不容易,也一定要堅持下去。

施顏祥說,這次的調漲電價除了希望能源價格能合理反映燃料成本外,更希望藉此引導民眾及產業界進一步地節能減碳。因此,這次的調幅,住宅的調幅低於商業,而商業又低於工業;而民生住宅用電度數越多者,電價調漲幅度也越高,例如每個月用電在1千度以上的住宅,電費會增加約861元,但有約67%的住戶每月用電在330度以下,每月增加的電費約87元。

另外,大家最關心的民生用電(表燈非營業)部分,第1級距由現行的110度提高到120度,電費維持現行的全年均價每度2.1元不調整;第2級距(121度~330度)用電每度增加0.45元;第3級距以上(331度~500度)每度增加0.84元、501度~700度每度增加1.16元以及701度以上級距每度增加1.33元。由於住宅用電是採累進計費,所以用電度數愈高者,電費漲愈多。

施顏祥指出,近年來台電發電使用的燃料,包括燃煤、燃油、天然氣的國際價格均維持高檔,以100年為例,台電平均售電成本已經到達每度2.82元,但平均每度電價才2.6元,也就是說,台電賣的電愈多反而虧損愈大,因此,單單去(100)年台電就虧損433億元,累積虧損1179億元,但民眾不要認為這是台電的虧損,事實上,這是國庫的損失,也在無形中讓用電少的補貼用電多的,造成不公不義的現象。

施顏祥還以希臘政府為例說明,靠補貼是走不長久的,殷鑑不遠,任何一個政府都無法長期用補貼的方式,提供一個低廉的能源環境,必須要有一個停損點,政府資源應該用在更具生產力的地方。

而在調整時機的選擇上,為什麼是「現在」?外界認為應該等到改善經營小組得出具體結論,或者應該在夏季後再調整電價,施顏祥說,這次電價調整主要因為燃料成本的上漲,而這部分仍取決於國際市場的供需,再者,每延後1個月調整,台電的虧損就會增加100億元,因此,如果再拖下去,電價調幅會更大,民眾的感受會更深。

至於,電價合理化的配套措施,施顏祥表示,政府將持續推動各界落實節能減碳工作,公部門的4省(省油、省電、省水、省紙)方案將會持續進行,其中,每年用電量以負成長為原則,全國各行政機關與各級學校每年用電量須較前1年減少1%,至104年要節約10%。台灣的產業界也必須調整生產結構,不能再靠著政府的低油電價格政策從事競爭。

施顏祥說,雖然「台電及中油經營改善小組」已經成立運作,但有人質疑這個小組是否能發揮功效?他嚴肅地說,政府絕對是認真的。國營事業的經營確實不如民間企業有效率、有彈性,但這有些是法令規章的限制所造成的,也有的是因為身為國營事業,所必須承擔的政策任務,但施顏祥也坦承,國營事業的確存在著因為缺乏足夠競爭因子,造成沒有效率,這些都可以在該小組裡討論檢討。

在宣布調漲電價的同時,施顏祥也特別告訴台電及中油的全體員工,庇蔭在政府保護傘下的日子已經宣告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