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受矚目的前行政院長蘇貞昌今(11)日完成了民進黨主席選舉登記;但更受注意的是原本聲明稿裡「我們不必逢中必反」這句話,在正式發表裡被拿掉。蘇的用意顯然是不想在黨主席選舉裡,挑起獨派、台派的不滿與反彈。

前考試院長姚嘉文一句「蘇貞昌不是獨派、台派」引發黨內議論。有的認為,姚嘉文說出了國王沒有穿新衣的事實;但黨內也有不少人認為,憑什麼姚嘉文可以定義「獨派、台派」。如果全黨都支持1999年台灣前途決議文,蘇的立場也是這樣,那難道全黨都不是獨派或台派嗎?

到底什麼是「獨派」、「台派」,其實這很難區分。不過,如果硬要講,可以從1999年「台灣前途決議文」與2007年「正常國家決議文」這兩個都經過全代會通過的決議文對於處理「現狀」的態度來看。前者認為「台灣的名稱是中華民國,未經全體人民同意不得變動」,但後者則認為這個現狀「中華民國」國號已難在國際社會被接受,必須在適當的時機舉行公投,以彰顯台灣為主權獨立的國家。換句話說,前途決議文是接受現狀,但正常國家決議文則是想積極地改變現狀。

以這個角度看,蘇貞昌的立場恐怕就很難被歸類在「正常國家決議文」那一塊。雖然,2005年蘇貞昌任黨主席時,曾經舉辦過民進黨最大規模的遊行,反反分裂法大遊行,但黨內的確有一批人質疑,從政30多年的蘇貞昌,談到這個黨內顯性議題時,怎麼總是迴避提出他自己的想法,而老是躲在黨內的主流論述大傘下呢?

不講自己的主張是一回事,但說出「不必逢中必反」恐怕又是另一回事。因為,政治的詞彙必須放在當時的時空脈絡下來解讀。對獨派來說,他們會覺得「逢中必反」是統派故意用來污衊他們的字眼。這就跟90年代的國民黨批評那些提起「二二八悲劇」的人,是活在過去、是「哭調」一樣,都是刻意用負面的詞彙在進行人格謀殺。如果,蘇貞昌真的引用了政敵辱罵同志的話語,那麼對於獨派來說,「超越的那一掛,就真的不是我們這一掛了」,反蘇也就找到更強的動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