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政府28日凌晨派出怪手,強制拆除不願配合都更的士林王家,為了表達抗議,現場聚集了數百名青年學子以及聲援民眾,以手拉手的方式阻止警方進入,但王家還是面臨被拆除的命運。曾經參與重慶楊家坪釘子戶拆遷的中國公民記者周曙光對此表示,這些聲援的群眾,他們體現了台灣民間社會的力量,這是和中國最大的不同。

今(2)日中午的開放編輯室節目,新頭殼邀請到曾報導中國重慶楊家坪釘子戶拆遷事件的中國知名公民記者周曙光,在這次士林王家強拆案的過程,也前往採訪,做了幾則影音剪輯,對於台灣民間的力量,有很大的感動。並以他在中國的採訪經驗,比較楊家坪事件與文林苑都更案中的異同。

對於兩起都市更新的案件,周曙光首先從法律談起;他指出在楊家坪的案子中,楊家人利用2007年中國剛頒布的「物權法」來捍衛自身的權利,因為根據該法的清楚規定,「公民的私有財產必須被保障」,因此儘管建商已經將週遭房子都拆除,但在法律保護下,楊家人還是持續抗爭,而這不僅引起全球媒體關注,更讓他們順利與建商達成協議,取得賠償金。

但反觀文林苑都更案,周曙光表示建商以取巧方式取得都更權後,即要求北市府「依法行政」拆除王家,但在政府所頒佈的都更條例中,對於土地及產權獨立、自成一格二樓透天厝的王家,是否符合只要徵求「集合住宅」居民五分之四以上同意,就可以進行都更的規定,法令中卻沒有清楚規範;而對於該法以多數決、比例原則的型式來決定私人財產的去留,周曙光也表示「不可思議」,因為儘管市政府收到內政部建議,卻沒有接受,因此他強調,「所謂的法律根本是藉口」。

另外,周曙光也從兩岸不同的社會氛圍談起,他指出07年楊家坪事件中,中國並沒有民間團體、學者、民眾去抗議,更沒有像都更受害者聯盟這樣的民間團體去聲援,但在文林苑都更案爆發時,在場參與的他發現,台灣許多年輕手無寸鐵的年輕人、周邊鄰居、甚至是各種職業的民眾都齊聚現場,大聲疾呼「公民財產應受到憲法保護」;周曙光強調,這代表了台灣知識份子的良知,因為他們體現了民間社會的力量,而這在言論受到管制的中國是相當少見的。

對此,周曙光指出,台灣的社會享有相當大的表達空間,因此民眾應該積極爭取自己的權利,對於不公不義的事情,也必須挺身抗議,如此才不會使得事情越來越糟;同時,針對此次都更案的發生,周曙光也強調,必須將矛頭指向每一個通過這條法案的立法委員,因為他們「罔顧基本人權,沒有界定好權力邊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