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總統與立委大選剛結束,大選結果出爐,小黨參選人仍少有當選空間,而大黨參選人也在各自選區面臨苦戰。民進黨台中市立委林佳龍今(2)日表示,地方選舉就像「十項全能」比賽,唯有勤跑基層,傾聽人民,才能在艱困選區中突圍勝出。而綠黨中執委潘翰聲也深感小黨生存不易,主張開放式的比例代表制,讓小黨在國會選舉上有當選機會,讓國會能出現更多元的聲音。

新頭殼「開放編輯室」節目今 (2) 日邀請到民進黨新科台中市立委林佳龍,以及參選台北市立委成績不俗的綠黨中執委潘翰聲。兩人分享各自於這次大選中的選戰經驗,並談到如何耕耘地方,取得多數選民認同。

潘翰聲首先談到綠黨於地方選舉中的策略轉變。他表示,以往綠黨在社會運動時,他們多半集中在部分選民上,但在選舉時就必須要取得多數選民的認同,而進到國會替人民發聲,因此他們並不會只談單一議題,而是以個案或政策,來闡述他們對社會與政治的想法。

林佳龍也談到在地方選舉的經驗,他以「十項全能」比賽為例,形容候選人在單一選區的地方選舉必須面面俱到,無論是形象、條件、政見、文宣、組織、服務等等,都相當重要。尤其是面對國民黨的黨產和媒體優勢,唯有取得絕對多數的潛在支持者,才有機會勝出。

林佳龍分析,在台中市大約有35%左右的中間選民,而中間選民中又可分成「有意識」與「無意識」兩種。有意識的中間選民容易受到短期或經濟議題影響,而無意識的選民則是所謂的「關係選民」,靠著政黨動員甚至賄選而決定投票意願。林佳龍認為,唯有勤跑基層,讓人家「看得到」,才能克服這些多數的關係選民受到對手買票的影響。

談到這次大選中與民進黨的合作,潘翰聲表示,選後,這次結盟就告一段落;他們會因議題而與不同政黨合作。他也透露,這次大選後綠黨在不分區所獲得的選票,分析下來還是藍營的比較多。

潘翰聲也認為台灣的不分區選制大有問題,他認為,可以採取「開放式」的比例代表制,選民不僅投政黨,更能投自己支持的對象,讓選民自己來決定政黨的不分區名單中由誰來出線。潘翰聲也強調,比例代表制並不會影響政黨經營草根的意願,因為唯有維持獲得地方上組織的支持,才能讓政黨永續經營。

而林佳龍也認為,區域的選舉恐怕無法讓關注單一議題的小黨或社會團體獲得選民重視,因此未來針對議題與小黨的結盟會是大黨的趨勢。不過若要在權力結構中成為具有影響力的「關鍵少數」,則應該想辦法衝破5%的門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