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場總統候選人辯論已落幕,馬蔡宋3人的經濟政策表現有何異同,新台灣國策智庫董事長吳榮義認為,馬英九多口號式呼喊搭配數字政績,較難打動人心;蔡英文身為挑戰者,除了批評也帶來建設性方向;宋楚瑜則把焦點放在對基層百姓的關心上。

今(7)日中午新頭殼《開放編輯室》節目,由主持人蘇正平專訪新台灣國策智庫董事長吳榮義,請教這位知名經濟學家如何看待3位總統候選人的經濟政策。

關於3人在經濟政策上的表現,吳榮義說,馬英九比較多口號式呼喊,聽起來像是具有攻擊性的在野黨;馬提出3個挑戰,振興台灣經濟、實踐社會正義、維持兩岸和平,卻沒有具體做法。總體來看,馬英九多以統計數字拉抬聲勢,但語言較為冰冷,沒有令人感動的地方。

蔡英文除了先就馬政府的失業率、財政紀律等問題做批評,吳榮義說,蔡的不同之處在於有拿出具體做法,例如提出要拓展全球在地的台灣經濟、組有力的談判團隊強化台灣競爭力、解決區域/貧富不均問題、穩定財務政策等。

吳榮義指出,宋楚瑜則將主軸放在力挺三中,即中產階級、中小企業及中低收入戶,顯示對升斗小民的關心,也表示將召開國是會議進行討論,但具體執行方法仍不明朗。

吳榮義說,綜合來看,馬英九對外界的質疑,提出統計數字為政績背書,但民眾感受不到;相較之下,蔡英文有拿出具體做法,先批評後建言。

關於支撐3人論述的經濟政策核心,吳榮義認為,蔡英文重視在地經濟,強調全球化要從台灣出發;馬英九的政策核心仰賴在以中國為基礎的ECFA上,視此為未來解決台灣問題的重點;宋楚瑜則力挺三中。

而根據各方民調結果,蔡英文不排除有當選下一任總統的機率,若蔡英文當選, ECFA問題將如何處理?吳榮義說,當初未經過各界討論就迅速送交立院二讀通過的ECFA,將可能被拿出來重新檢驗,中國方面也可能會在ECFA的一中前提下將問題擴及政治層面解讀。

關於馬英九在辯論會及競選場合上經常以數字證明政績,蘇正平認為,這些表面所見的數字,其實背後隱含了許多東西,例如藍綠對於貧富差距的不同計算方式就可能導致極大差異。對於馬英九以數字向民眾談經濟,吳榮義說,民眾對失業率、物價指數這些冰冷的數字是疏離的,應該談的是工作、薪水有無增加等與人民切身相關的問題,例如老農津貼就能讓民眾心有所感,「有感和無感的差別在這」,吳榮義說。

辯論會還提及財政赤字問題。2008年馬政府上任即遭遇金融危機,更增加財政負擔,吳榮義觀察指出,政府財政支出應該要花在刀口上,以大筆經費造橋鋪路不如將錢用在照顧弱勢、保障人民基本生活,一項項的大筆支出,百億舉辦花博、2億演夢想家等等,恐怕會令民眾無法接受。

對於蔡英文提出4年之內要讓財政赤字減半,吳榮義說,不可否認是有其困難度,但若要執行如義大利、希臘因應歐債風暴進行的大刀闊斧改革,也並非不可行,或許是有鑒於歐債危機的教訓,但面對未來要如何以增稅、節源等方式降低赤字,還必須與台灣社會進行溝通、達成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