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28日)是「全球抗痛日」,台灣疼痛醫學會、臺灣頭痛學會與臺北慈濟醫院針對「頭痛」主題,邀集國內各疼痛領域與頭痛相關醫療的權威醫師及專家,更邀請頭痛病人彭小姐現身說法,分享她個人的經驗。疼痛醫學會再次呼籲大家,透過正確的治療,絕大多數的頭痛都可以緩解或治癒,所以當你發生頭痛的時候,請不要當「忍者」,才能讓頭痛的問題不再頭痛!

國際疼痛學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Pain, IASP)從2004 年起,每年都會選定一種特定的疼痛議題,作為全球共同努力的目標,並且在當年度藉由各類活動,提昇病人及社會大眾對疼痛的健康知識,也讓醫療專業人員經由參與各類學術活動來提升疼痛的治療成效,這個活動被命名為「全球抗痛」-Global Against Pain,而起跑的這一天,則被稱為「全球抗痛日」。

據指出,頭痛會以許多不同的型態出現,像是緊張性疼痛(發生率80%)、偏頭痛(發生率18%)以及原發性刺戳性頭痛(發生率35%)等,其中,女性發生頭痛的機率比男性高出2到3倍,成人發生頭痛的機率也比兒童要高。在頭痛的病人中,有高達9成會長期頭痛,更有大約3%的病人每個月會嚴重頭痛超過15天,造成個人無法專心工作也無法正常生活。

但病人及社會大眾對頭痛的知識不足,並不只發生在台灣,而是全世界的普遍問題。因為頭痛所造成的失業與產能下降所損耗的社會成本,在美國有10億美金,在歐盟更高達250億歐元。

今天現身說法的彭小姐於3年前開始出現頭痛現象,一開始並未予以理會,自行服用成藥緩解,沒想到,頭痛發作的時間越來越頻繁,頭痛時,腦袋好像要炸開來一樣,同時,伴隨著脖子僵硬、喉嚨有如異物哽塞,有強烈的嘔吐感等症狀,後來經由介紹,轉介到臺北慈濟醫院由神經外科李定洲醫師和醫療團隊仔細檢查,才發現她腦部有個血管瘤,如果不及早開刀救治,很可能會血管破裂,造成腦溢血。

經由開刀,彭小姐現在頭痛的問題全都好了,她表示,早知道就應該早點開刀,不用害怕,要相信醫師,雖然會因此暫時少了頭髮,但可以少掉頭痛的折磨,比甚麼都重要。

臺北慈濟醫院疼痛科表示,疼痛是一種自我提醒的警訊,代表身體已經出現異常狀態。由於疼痛的原因很多,可能是身體病變,可能是微生物入侵,也可能是壓力過大,所以民眾如果發生疼痛,請主動尋求疼痛專科醫師的協助,找到真正的原因,並對症下藥,而不要逃避或忽視它,避免讓小病變大病,徒增無謂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