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3日至9月8日,國際農民團體「農民之路」在韓國尚州舉辦區域青年會議,聚集了亞洲各國的農民團體代表,一起交流各國農民組織運動的經驗。台灣農村陣線成員許博任表示,其實亞洲各國農民所面臨的遭遇有很多相似之處,但細究卻又有不同的本質及原因。他期待台灣的農運能從中獲得更多啟發,讓台灣農民能擺脫各種壓迫。

今(13)日中午的「開放編輯室」節目邀請到台灣農村陣線的成員陳寧及許博任,他們分享了這次參與「2011農民之路青年會議」的經驗。

許博任表示,「農民之路」(La Via Campesina)是一個各國農民團體的平台,主要訴求是「反對自由貿易」及「反對農業工業化」,他們也主張維持小農生產的方式,並且提出「糧食主權」的概念。

許博任進一步解釋,與現在政府也掛在嘴邊的「糧食安全」不同,「糧食主權」並不是像政府所說,為了國內糧食的充足供應,而在外國大量栽種糧食;相反的,「糧食主權」的概念認為,糧食的種植及取得糧食都是人民的基本權利,而且認為小農生產才是友善環境、緩和氣候變遷的生產方式。

陳寧表示,他們參訪的一位從事有機水梨栽種的大哥,秀出曾參與2005年香港反WTO行動的照片,對自己的經歷感到非常自豪。她說這位大哥指出,韓國在20多年前還是禁止有機栽種的,因為如果農民可以不使用化學肥料、農藥,那生產肥料農用的財團就會大受打擊,所以當年他們是偷偷在做有機栽種的。

不過時至今日,有機栽培已經成為消費者追求健康的選擇,所以這位大哥的有機栽培也得以發展茁壯。陳寧強調,他還將草生栽培的方式用在自己的梨園,目的就是讓耕作回歸自然的狀態,讓雜草自然地生長在梨樹周邊,反而能讓植物展現原有的生命力,也能減少除草劑等農藥對環境的破壞。

許博任說,經過這次交流,他發現其實各國遇到很多共同的問題,例如圈地問題、水資源、移工、自由貿易等,不過仔細看卻又有所差異,比如台灣的圈地是因為開發案的徵收,但像印尼農民所遇到的卻是財團或大型農場對土地的索求。

許博任強調,經過這次交流,除了看見各國農運發展的階段性落差,也讓他們看到更多台灣農運發展的可能性,未來這些經驗也都將落實在農陣所推動的議題上。他也呼籲對農業有熱情的青年,除了投入農業,也可以協助很多與農業相關的周邊產業,一起用行動來改變台灣農業的處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