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賞月烤肉樂趣多,不過要能烤出原味噗鼻肉香,非使用木炭不可,但近年講究環保,木頭燒出的木炭窯日漸式微,從往昔林立至今幾乎絕跡,因此當年的挑夫古道反而令人懷思古之幽情。

苗栗縣造橋鄉傳統的木炭土窯至今已所剩無幾,當地一家遊樂園趁機創建木炭博物館,還烹調木炭饅頭,製作木炭成衣,甚至各式各樣玩具,大賺木炭錢。很多遊客都忘了過去木炭是不可或缺的家庭燃料,更忘了木炭業過去的艱辛歷史。

曾從事木炭業的年長挑夫指出,日據時代稱為挑炭古道,當時苗栗縣除造橋鄉外,通霄鎮與三義鄉燒製木炭興盛,山區處處可見木炭窯,木炭就由挑夫走步道,挑至三義火車站成為木炭味十足的木炭古道。如今瓦斯及電等取代為便利的衛生燃料,木炭古道反成為觀光景點,遊客如織。

這條由苗栗縣三義鄉至通霄鎮的三通嶺木炭古道,沿途盛開桐花,有導覽員解說及為遊客規劃行程,並有民宿、鍊油精、擂茶、客家米食、美食料理、草木染工房,讓遊客享受多類生活逸趣,與已經恢復行駛的舊山線火車成為渡假一日生活圈。

苗栗縣唯一木炭博物館前,立有挑夫的雕像渠栩栩如生,大太陽曬成全身古銅色皮膚,全身結石的肌肉,還嘻嘻哈哈挑著滿竹蔞的木炭,人稱挑夫阿旺伯,至今算起來一百六十八歲。

旺伯個性篤實、硬朗、煞忙、勤儉,他的工作還包括掘木、扛樹、滿窯、燒炭、出窯、裝籠、挑炭、販售,「終年肩挑木炭辛且酸,猶如手提黃金樂也歡」,這尊挑夫雕像可說是為往昔用途廣泛的木炭刻畫絕佳的註腳。

古典的木炭功能已被日本發楊光大,製作成為乾燥劑,原來盛產木炭的造僑鄉,僅剩下一處木炭窯,所以中秋節烤肉的烤肉行家,認為木炭才能烤出食品的原味香氣,卻深感真正相思林燒製的木炭稀少。

筆者實地勘查造橋鄉唯一的木炭窯,其窯口幾乎封閉,近馬路邊還圍起鐵鍊,顯然為了防範稀少的木炭遭竊。環保單位提倡減少薰煙的木炭,非但起火不易,也烤不出中秋佳節美食的原味,看來還是傳統木頭封閉窯燒的木炭好用。

圖是已經罕見的木炭大土窯。 圖:陳志科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