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馬英九今(24)日上午宣布,行政院版《土地徵收條例》修正草案確定將徵收補償由現行的公告現值加成改為市價補償。台灣農村陣線等團體傍晚發出聲明回應,他們認為現行《土徵條例》最大的問題在於「徵收過於浮濫」,在都市計畫區供過於求、閒置工業區居高不下的情況下,政府仍不斷擴大都市計畫範圍、徵收農地做工業區。農陣強調,政府應嚴格做好徵收的把關工作,而不是將問題減化成補償金額的多寡問題。

政治大學地政系教授徐世榮再次重申,在學理上,徵收行為的發動有5大要件,即公益性、必要性、比例性、最後手段性和完全補償,5者缺一不可。他批評,執政當局將修法重點擺在市價徵收上,忽略其他更重要的前提要件,如此的修法草案只會是「跛腳法案」。徐世榮強調,建立嚴謹的公益性、必要性審查標準及程序才應該是重點。

台北大學不動產與城鄉環境學系副教授廖本全質疑,人民對土地的情感要如何用「市價」來計算?他指出,政院版草案中,「市價」的認定標準由各縣市地方政府來評定並公告,有球員兼裁判的疑慮。他不客氣地說,政院版草案將「公告現值」改為「市價」,不過是一場掩人耳目的法律文字遊戲。

中華民國律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環境法委員會主任委員詹順貴指出,民間版草案的重點是減少浮濫徵收、建立符合公平正義的徵收制度的基本條件,但政院版草案卻只學了半點,實在看不出官方修改惡法、回應民意的誠意在哪裡。

捍衛農鄉聯盟會長、竹東二重埔農民劉慶昌痛批,全台各地方政府都在濫用區段徵收,強搶農民的土地,把上好的農地拿去標售給建商、財團,大作無本生意,大發不義之財。他說好不容易有機會修正惡法,沒想到危害最大的區段徵收部分近乎未修,政府如此打馬虎眼、避重就輕,根本沒把農民的心聲聽在耳裡、放在心裡。

台灣農村陣線發言人蔡培慧指出,去年11月12日,民間就已經提出了自己的修法版本,然而行政院版的草案卻一再延宕。今年5月,民間版草案好不容易在6月初完成付委。現在行政院終於提出了自己的修法草案,但其內容卻是荒腔走板,與民間期待落差過大。

蔡培慧強調,若沒有嚴格具體的公益性與必要性評估標準及充分落實的人民參與作為發動徵收的關卡,所有對土地徵收條例的修正都只不過是假象。只要政府一天沒有正面合理回應民間訴求,民間團體就會持續對抗不公義的徵收個案,並鍥而不捨地推動修改圈地惡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