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暴露在奈米微粒環境下但無法得知體內微粒含量怎麼辦?勞委會工安全衛生研究所與交通大學蔡春進教授已成功合作研發出奈米微粒個人採樣器,可以佩戴在勞工身上直接測量作業勞工的奈米微粒暴露量,以作為奈米物質暴露風險之管理參考。

勞委會指出,「奈米物質」目前可說是產業界的新寵兒,從化妝品到電子產品都可見其蹤影,不過最新的動物實驗顯示吸入這些微粒會引發大麻煩,特別是對製造或處理奈米物質的工作人員,如果吸入劑量無法確切得知,容易造成接觸人士的身體病變。

勞委會表示,目前研究發現,奈米微粒與較大的懸浮微粒相比,因為具有較不易被肺部的巨噬細胞破壞和表面積較大的特性,當奈米微粒進入體內後,更容易與肺部區上皮細胞相互作用。此外,隨著懸浮微粒的形狀、尺寸及數目等特性,被吸入的奈米微粒會在人體不同器官沉積,進而引起呼吸道、心臟與血管系統、中樞神經和免疫系統的損害。

  

勞委會表示,雖然奈米微粒對人體的危害受到重視,但是迄今奈米微粒卻尚無個人採樣器可以使用。利用定點採樣奈米微粒搭配工作人員行為模式的間接方法,雖然能計算出工作人員的個人暴露量,卻缺乏能夠直接量測出個人奈米微粒暴露濃度的方法。

勞委會說,為了評估作業場所人員的奈米微粒暴露量,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成功研發適用於作業場所的奈米微粒個人採樣器,可佩戴在勞工身上,以得知勞工的奈米微粒暴露量,採集到的奈米微粒並可作進一步的重量及化學成分分析,數據將可作為未來奈米物質風險管理之用。

據了解,此採樣器已申請我國及美國的專利,目前正在審理中。利用此迷你型個人奈米採樣器將可以更精確評估勞工的個人暴露量,作為奈米作業場所暴露環境工程改善之用,以確保作業勞工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