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智庫昨(17)日公佈馬政府執政三年的民調,民眾認為國內現在貧富差距和低所得的問題嚴重,而台灣智庫執行長鄭麗君表示,未來政府改革要朝平衡所得分配走,首要是稅制檢討跟改革,接著是福利和教育投資、合理住宅政策、以就業為導向的經濟發展政策,讓家庭負擔減少。
五都選舉後鄭麗君從政治舞台上沉寂下來,但在泰順街一家Café Philo卻經常看得到鄭麗君身影,藉著文化沙龍夜之巴別塔,鄭麗君的青平台在這裡讓青年知性對話,也激發青年的行動力。今(18)日中午開放編輯室主持人蘇正平特別專訪台灣智庫執行長、青平台董事長鄭麗君,談知識、行動、政策與政治。
鄭麗君表示,會繼續做自己想做的事,許多工作都需要長期去做,像台灣智庫是做政策研究,而青平台是做青年參與,分別代表知識跟行動,而知識跟行動都是台灣民主耕耘的基礎。
鄭麗君提到,台灣智庫是在2001年時由野百合的前輩組成,把改革理想形成政策來影響政府;2008年國民黨上台後,台灣智庫回到公民社會的角色,開始反省民進黨8年執政的問題,因為這是台灣民主的公共經驗,再來就是善盡公民責任監督施政,並前瞻未來台灣應該走什麼道路,研究相關的改革議題。
昨日台灣智庫公佈馬政府執政3年的民調,鄭麗君說,台灣現在最重要的兩大趨勢下的問題,一是當我們遇上興起的中國時,該如何保護自己的民主主權;再來是全球化,台灣經濟發展中,有哪些問題導致了貧富差距變大、所得變低、物價高漲、貧困化的危機。
台灣智庫所公佈馬政府執政的民調中,有87%以上的人認為貧富差距太大,鄭麗君認為,台灣經濟發展的問題在於求少數產業發展來拉起GDP數字,但這些產業在中國興起後,漸漸出走到中國,而許多民眾薪水收入低,同時房價和私校學費高,政府福利不夠,使貧富差距更大,是10幾年來經濟發展思維下形成的結果。
鄭麗君表示,台灣智庫認為兩黨都有盲點,因此她提出幾點改革方案,一是平衡所得分配,稅制要檢討跟改革,有合理稅收後就要有福利政策、教育投資和合理住宅政策、以就業為導向的經濟發展政策,讓家庭負擔減少,其中也包括環境問題和改革。
談到社會企業方面,鄭麗君談到,社會企業是促成社會創新的一種努力,是尋求企業和第三部門(非營利組織)的理想結合,以企業經營為方法來達到公益目標,她認為台灣第三部門長期太依賴政府補助,但非營利組織應該是由下往上去改革,所以可以利用社會企業的方式去做。
而在鄭麗君創辦的青平台上,她認為青平台沒有年齡限制,任何年齡都可以參與,有熱情的朋友都可以加入,青平台只是更鼓勵年輕人投入,啟發自己的理想和公共性,所以青平台協助青年參與社區、社運等,也協助創業,是延續她對台灣發展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