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陸委會副主委、政大國家發展研究所教授童振源於13日在中國時報發表「ECFA成效 遠不如預期」的評論文章後,立即引來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員顧瑩華、經濟部次長梁國新和政務委員尹啟銘的相繼回應,尹啟銘甚至寫了7頁的回應稿給媒體。童振源今(18)日表示,已看到一些媒體評論的指教,也虛心受教。明天他將在佛光大學「全球化中的 ECFA時代兩岸新關係」學術研討會中發表名為「兩岸簽署ECFA的爭議與成效」的論文,提供大家對於ECFA成效更完整的分析,也希望社會能理性且公開的討論政策,以種種數據顯示,童振源仍堅持,台灣的競爭優勢正在快速流失。

其實,早在2日,童振源在聯合報的民意論壇發文指出,ECFA將造成兩岸貿易比重減少,而且ECFA實施後,讓台灣對中國的出口成長率大幅衰退;陸委會副主委高長3日即發表文章回應,指童文中涉及兩岸經貿諸多數據與論述並不正確。4日,童振源再發表一篇名為《務實檢討 振興台灣競爭力》的文章指出,今年第1季台灣對中國出口成長14.3%,但在去年兩岸還沒有簽訂ECFA時,台灣對中國出口成長率卻高達75.06%,足足下降61.3%。陸委會前後任副主委在報上針鋒相對,打起筆戰,饒為有趣,但事件並未就此落幕。

之後,童振源在中國時報發表類似觀點的評論文章,也引起學界和官員的圍剿,尹啟銘甚至在16日寫了長達7頁《童教授,數字不是這樣解讀的!》回應稿給媒體,尹文導言即明白指出,今年5月上旬,童振源教授一再投書平面媒體,引用許多經濟數據,其目的無非是想要批判「ECFA成效遠不如預期」,可是該等數據不是解讀錯誤,就是引用錯誤。尹啟銘此舉,將這場有關ECFA的論述戰線拉得更長。

童振源今天表示,台灣面對全球化的挑戰是相當嚴厲的,但唯有認清殘酷現實,才能妥善因應嚴厲挑戰。過去在民進黨政府執政時期,沒有妥善因應,但國民黨政府也沒有準備好,這應該是台灣人民所要共同面對的「嚴厲挑戰」。

童振源說,中國已是台灣最大的貿易與投資夥伴,且台灣也是中國前5大貿易與投資夥伴,這是不爭的事實,兩岸非常需要制度化的經濟互動與合作架構,然而,即使兩岸都是世界貿易組織的會員,中國卻不太願意在此國際場合進行兩岸經濟互動與合作。

資料顯示,截至2011年初,台灣只有與巴拿馬、瓜地馬拉、尼加拉瓜、薩爾瓦多及宏都拉斯簽訂自由貿易協定( free trade agreement,簡稱FTA),但這些國家與台灣的貿易金額相當有限。

童振源認為,馬英九總統也深知上述危機,如果台灣不能加入東亞經濟整合協定,台灣經濟在未來將被邊緣化。因此,在2009年2月底提出兩岸簽署「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onomic cooperation framework agreement,簡稱ECFA)的藥方,希望能藉由ECFA開啟台灣加入東亞經濟整合協定的大門,經過1年多的溝通與協商,兩岸於2010年6月29日正式簽署ECFA,並在今年初啟動4項後續協議談判,包括貨品貿易、服務貿易、投資及爭端解決。

童振源根據第1季的總體貿易資料指出,ECFA並沒有強化台灣對中國(含香港)出口的競爭力,反而對中國(含香港)出口台灣的競爭力有不小的幫助。根據台灣海關資料顯示,今年第1季,ECFA實施後,台灣對中國出口成長率足足下降61.3個百分點。

童振源也不諱言,去年第1季台灣對中國的出口快速成長,是受惠於世界金融危機後的景氣復甦,但台灣對其他國家出口成長率並沒有下降得這麼快、甚至還有增加。

再以進口而言,童振源說,今年第1季台灣對中國進口成長率為35.7%,比去年同期的62.9%大幅減緩。然而,台灣自美國、日本、歐洲及東協6國進口成長率減緩的幅度更高,成長率大約從63-87%減少到23-28%。所以,中國占台灣全部進口的比重從去年第1季的13.9%提高到今年的15.5%。

在投資方面,童振源引據數字指出,馬政府執政3年以來,台灣對中國投資增加324億美元,占1988-2007年累計649億美元的49%。而今年第1季,即使台灣對外投資已經衰退4.8%,台灣對中國投資金額仍持續快速增長65.4%,高達37.1億美元。

相對的,童振源也提醒,外商對台灣的投資持續快速衰退,2011年第1季繼續衰退34.1%,為10.6億美元,即使ECFA簽訂後,也沒看到外商對台灣的投資有增加趨勢。

童振源說,顯然馬政府對ECFA的效應過度樂觀,而忽略國內投資環境與國際經濟環境的改善。但ECFA的簽訂就有助於中資來台嗎?似乎也並非如此。

童振源說,根據政府的統計,2011年第1季進入台灣的中資累計才1億4600萬美元,中資來台衰退幅度高達56.0%。至於台商回流,根據已公布的統計數字,馬英九總統執政3年,台商回流大約33億美元,但如果對照外商對台灣的直接投資,台灣的競爭優勢確實在快速流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