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總統和蔡英文主席在2011年的第一天,分別發表文告,意外地提供檢視兩人對國家認同的根本歧異和交集。

蔡英文說,民進黨信仰「土地與人民」,國民黨膜拜的卻是「政權與統治者」。這樣的提法,有點刻薄,卻非常有啟發性,可是若不加細究,便容易流為口水。

特別因為是中華民國的百年文告,這裡所說的歧異表現得更為清楚。馬總統文告裡,細數革命、建國、北伐、抗戰,一直到轉進台灣之後的歷史,所講的無非就是「法統」,也就是蔡英文所說的「政權與統治者」。

這樣的「法統」,對民進黨、對絕對不是少數的台灣人民而言,不只缺乏感情,也不認為是一個現代國家所必須具備。

在威權時期容易灌輸的這種「法統」觀念,到了民主開放的現代社會,不只顯得「八股」,作為事實的陳述,更容易受到挑戰。馬總統的文告一出來,Google相關新聞中,被點閱最多的,便是一篇叫做「總統文告作弊」的文章,因為文告的敘述與歷史不符。

雖然蔡英文「文告」中說,1949年中華民國來到台灣,成為這塊土地歷史的一部分,「民進黨了解並且尊重這個史實」,但她也指出,國民兩黨對國家認同最大的歧異,就在於國民黨認為,「沒有中華民國就沒有台灣」,而民進黨則相信「沒有台灣就沒有中華民國」。這差別便是在現代國家觀念上,「法統」和「土地與人民」孰輕孰重的問題,儘管兩黨現在都承認中華民國與台灣。

然而,這個本來容易釐清的問題,加上對岸政權的因素,卻又夾纏不清了。主要便在於對岸政權不准台灣拋棄「法統」。藍營人士抱著「法統」不放,有些人是真正相信「炎黃子孫」這套的「法統」,有些人只是權宜地認為抱著「法統」比較安全。國民黨的「法統論」到今天還有這麼大的市場,不能不感謝北京這位「護法」。

如果「法統」是虛構的,「土地與人民」比較真實,則北京政府要台灣擁抱一個虛構的「法統」,卻是另外一個令人討厭,卻揮之不去的真實。民進黨想要執政,不能都只擁抱它喜歡的真實,而忽略另外真實存在的現實。民進黨必須讓人民瞭解它要如何處理台灣與中國之間的關係,必須讓人民相信它有處理好這個關係的能力,否則只提「土地與人民」,總有一天也會變成另外一個虛構的「法統」。